等候。知韫透过帘子与他二人寒暄几句,便径自入府。
沛国公夫妇已在正堂等候。
“侄女知韫给伯父、伯母问安。”
知韫入了正堂,便垂着眼眸给沛国公夫妇行礼问安,只是膝盖尚未弯下去,沛国公夫人便赶忙托着她的手、挽她到身边坐下。
“一路奔波劳累,可还受得住?”
她神色极和悦,眼底又是欣喜、又是感激、又是愧疚,“终究是咱们嫡支长房不成器,才累得你小小年纪孤身入京……”
说着,她喉间有几分哽咽,“只是静娴她……她身子本就不好,又郁结于心……”
她挽着知韫的手泣道,“咱们这也实在是没了法子了啊!”
孟夫人提起此事,不说孟家的小辈,便是沛国公也不由得红了眼眶。
“来时,族里都与我细说了。”
知韫沉默了几息,方才轻叹,“伯母,我想先去见见静娴。”
“应该的,应该的。”
孟夫人囫囵说着,便要亲自领了她去,才知韫婉言拒了,又吩咐身边的嬷嬷陪着她。
“院子一早收拾好了,等见了静娴,便回院子好好歇息吧。”
她道,“旁的,不着急。”
春枝暮 孟静娴和拾妻弟的前因后果,会有很多私设。然后康熙年间的时间线也有变动,毕竟剧里的年纪太大了,让老四提前登基哈
第516章 甄嬛传(2)
其实孟家人为之苦恼的事,说小不小,说大却也不算大。
往小了说,也不过就是一桩未成的儿女婚嫁,只不过因着牵扯了皇家,才叫人无法将其等闲视之罢了。
这事儿,还得从先帝康熙爷说起。
先帝晚年有一宠妃舒贵妃,舒贵妃盛宠多年,膝下育有皇十七子胤礼。既是宠妃所出的爱子,先帝自然疼爱,纵然年迈迟暮,亦忧心他的婚事,预备从朝中重臣家择选佳媳。
只是那时诸皇子夺嫡之争惨烈非常,闹得朝堂上下动荡敏感,再加上舒贵妃出身有瑕、又因盛宠而引得满洲众怒,先帝考虑再三,终是摒弃了那些与舒贵妃母子不睦的满洲大族,颇有几分青睐于沛国公之女。
到底也是老牌的勋贵公爵,又是在顺治爷时便抬旗赐姓的,父子几人在朝堂上也算得力,虽说比不得钮祜禄氏、富察氏、瓜尔佳氏等满洲著族,却正合适与皇十七子相配。
合适,才最好。
只可惜,还不等孟静娴参加选秀、赐婚,先帝便驾崩了。
而后短短数月间,经历了雍亲王登基、舒贵妃出家清修等一系列大事,终于,太后乌雅氏在提议皇帝选秀的同时也重提这桩婚事。
或许只是随口一提,或许是为了表示对果郡王的看重,但话一出口,便如泼出去的水,终是收不回去了。
正当孟氏父子几个纠结着先帝三年丧期未过便大开选秀、谈婚论嫁这种行为究竟合不合孝道、礼数之时,已因避讳而更名允礼的果郡王给了他们平地一声惊雷——
他婉拒了婚事,口口声声说要寻一个喜欢的女子做福晋!
这下子,事情便有些难看了。
如今这年头,最注重声名二字,虽说先帝未曾明旨赐婚,但也透了风声出来,如今果郡王骤然不认,他自己倒是逍遥自在了,但于孟氏女,却可以说是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换作旁的时候,孟家倒能厚着脸皮装听不见外头的风言风语,了不起撑上个几年,过了风头之后再将女儿嫁的远些就是。
可问题是,如今正值先帝驾崩、新帝继位的交替之时啊!
新帝本人还在跟那几个死对头兄弟斗法呢!
如此敏感之际,又被有心人添油加醋,沛国公府顷刻间便处于风口浪尖。
——这便是知韫入京的缘由。
伴于帝王侧,助孟氏平稳度过风波,亦为孟静娴和孟氏女取一条生路。
……
作为沛国公夫妇唯一的嫡女,孟静娴的院落自然既宽敞又雅致。
虽说秋日里景色渐渐凋零,却也有花房精心培育的花草点缀院落,增添几抹亮色与生机。
“是你来了呀?”
才一进门,便有浅淡的药香弥漫在鼻尖,孟静娴裹着锦被、倚在榻上,面色苍白无血色,时不时便侧头轻咳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