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林夫人让几个女儿加紧打听人选。
但凡有配得上林府家世的她都去看, 一时间四处走访。
林子钦也常被她拉上到处去拜访。
还威胁说如果不去,或者还敢再惦记有夫之妇,就把这件事告诉他爹, 让他爹来收拾他。
魏楹那边因为没了林子钦再接再厉的给他捣鬼, 得以解脱。
为难他的人渐渐少了。
只是,他虽然料到林子钦不会对母亲说出他被踹的事, 毕竟要说早说了。
但是他果然没有说, 从头到尾看下来倒不像只是为了顾全面子, 竟有几分维护小寄的意味。
这让他非常不舒服。
这个人此时不敢再做什么是因为头上有人管束。
可日后不会再起什么心思吧。
七皇子知晓后玩味的想, 经历了这样的事, 魏楹该知道高官厚禄的重要性了吧。
也许, 可以等着他主动投靠了。
结果他还没等到魏楹主动投靠,却等到了他被贬出京,到蜀中一个偏远州府任县丞的消息。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魏楹那晚被安排了苦差。众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他还在编纂书目。
最近, 没人肯干的苦差都压在了他身上。
正在挥笔疾书却听到有脚步声进来。
他抬头一瞥, 手里毛笔的墨水差点滴到文书上。
他赶紧放到笔架上,然后起身离座整理官服跪倒在地,“臣翰林院七品编纂魏楹参见皇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来人正是当今的皇帝。
他是少年登基, 所以虽然才四十二岁, 皇帝却做了三十年了。
他记性很是不错, 当下指着魏楹道:“嗯, 朕见过你。朕想想, 对了, 你是今科的探花郎。怎么就你一个人在啊?别人都按时下衙了吗?”
面对最高领导心血来潮的临时造访,魏楹也有点小紧张。
他上次面圣还是在一年多以前了。
这个时候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 总不能说自己效率低下所以不得不留下加班吧。
也不能说是上头故意刁难自己。
这样得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不利于与同僚的团结。
于是魏楹便把自己说成了人年轻、挑担子、捡累活儿做,而领导则是看重所以给他加担子。
昭帝坐下和他随口闲聊起来。
发现这个年轻的探花对时势依然如一年前殿试时一样了解,看问题还是那么敏锐。
当然,口齿清晰更是一如当初。
面对他突然造访,至少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一点怯场和惊慌。
对于这样知道上进又出得了场合的年轻官员,皇帝还是比较满意的。
便又问起了魏楹这一年多在翰林院的日子。
魏楹想了想便说了自己有心想多做点事务,而不是一直在翰林院呆着的话。
说完其实也有一点担心,但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而且看得出来皇帝对自己还是比较欣赏的,便斗胆说了。
皇帝不置可否,转而问起他母亲的事解决了没有。
魏楹黯然。
“所以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可悲的一件事。朕比你幸运,朕还有母后可以孝顺。”
当年太后以二十八的高龄,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后终于生出了皇帝。
如今,在人称七十古来稀的年岁还依然康健,这是皇帝非常欣慰的一件事。
魏楹毕竟还是太嫩,尤其当面对的是一国之君的时候。
虽然他谨记不能祸从口出,但是他对皇帝耗费巨资为太后操办寿辰的些微不满还是被看出来了。
尤其是联系上他之前侃侃而谈的各地天灾人祸。
皇帝立时便怒了,“哼!你不是想出去做些实务么,朕成全你。”
结果,调令下来就成了从正七品的编纂贬为八品县丞。
而且去的还是出了名的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
一般翰林院的人放出去,是要升一级任用的。他反倒是降了一级。
这任谁都知道他是得罪了皇帝啊。
魏楹头一天晚上回去就和沈寄说了,“小寄,我可能要坏事。我今天”
巴拉巴拉把当晚的事说了。
沈寄听完蹙着眉头道:“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啊。不过,你的心思被他看出来很寻常,他要是看不出来才奇怪了。”
这么多年皇帝不是白当的啊。
魏楹耷拉着脑袋,“我还是火候不够。这一次我恐怕会被贬,至于到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还能不能回来,几时能回来,日后还有没有上进的机会这些都不好说啊。”
他这回得罪的可是皇帝,谁都保不了他。
一想到锦绣前程就这么断送了,他心头就纠结的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