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在女儿国当大王 第38节(4 / 4)

……”老媪回答着风漪的疑问。

风漪闻言点点头, 难怪这一家能养得起这么多人, 四顷田, 确实已经够她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所谓的上田、中田、下田,在看过巫卷恶补了一番之后,风漪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 不需要休耕,连年都能耕作,也能种植蕴藏着丰富能量,可以供图腾战士和巫食用的变异稻种。

只是由于这个时代的局限, 科技还没有被发展起来,哪怕她们懂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也不可能放着好好的上田不去种, 因此这种肥沃的土地往往在经过几年耕作之后, 肥力就会逐渐枯竭, 沦为中田或是下田。

而中田, 则基本不能种植变异作物, 或是只能稀疏的种植, 一般耕作两年就得休耕一年, 否则土地中的肥力不够, 种下去的作物涨势便不会太好,收益大不如前。

而下田,则是耕一年休一年,不过在肥料出现后,这种局面便稍微有了些改善,但也只是稍微,还并不能改变如今的这个局面。

但放着好好的耕地不种点东西,总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得劲,于是不知是谁在休耕时往田里种上了大豆,之后人们就发现了,在休耕时种植大豆不仅不会浪费地力,还能给土地增肥,因此在肥料没有被发现之前,她们都是靠这种自然的力量慢慢恢复土地的肥力的。

这个过程,则被她们称之为菑、畬、新,菑就是初耕的田地,畬则是草木灰堆肥的田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刀耕火种的过程。

刚被收割过的田,地里还有旧茬在,因此便被叫作菑,这个时候农民都不会管土地,任由里头杂草重生,等到来年,这个田就会变成畬,意思就是肥力在蓄积中,人们会在这时用火将杂草烧掉,以此靠草木灰来堆肥,然后利用余温种下种子,等降雨后种子就会发芽。

这个过程便是菑、畬、新,田地里的一个小轮回,通常是下田中田会用,而上田则一般选择用大豆之类的方式来让它的肥力维持更久。

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栗米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种田里都是异端,连小麦都受排斥,别的都是农副产品,根本不值钱。

原因也很简单——它们不好吃。

在很多工具都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厨师能掌握的技术是很少的,除了烤、烹、蒸、煮也没别的做菜方式,没有包子馒头面食豆腐……很多在这个时代都是没有的,让风漪一度很想念曾经一点都不喜欢吃的汤圆。

所以她们对小麦和大豆的食用方式就跟栗米一样,都是靠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煮起来都会好吃的,特别是大豆,吃了之后还会放屁,在此时都是拿去喂牲畜的。

想到这里,风漪的脑子里不由冒出了石磨这个东西,她记得这玩意儿似乎并不难做,要是能做出来,那豆腐豆浆可能都会提前出现了,她将这件事记下,便接着做问道:“不知老人家家里收成如何?”

“托凤粮大人的福,去岁老妪家收成还不错,一亩地能收十石多哩!”说起去年的收成,老媪乐得嘴巴都合不上,显然对这个产量很满意,因为对比之前,这个收成已经翻了一倍了,换做曾经,只有当当康降落于田里时,才能有这个收成!

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风漪换算了一下,一石大概就等于一百二十斤左右,这个产量几乎已经跟现代差不多了,她的爷奶曾经健在时也种过水稻,风漪记得亩产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

当然了,女阴建城时选择的位置是比较好的,因此很多田地还能够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本就是适合耕地的区域,能有这个产量,似乎也不算意外,毕竟巫卷上有记载,她们刚来那会儿,并不为粮食烦忧,所有田都几乎是上田,收成比之现在差得也不算多,直到后来年年耕作肥力倒退,才诞生出如凤粮她们那样的巫,天天绞尽脑汁想着该怎么给粮食增产提升土地肥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