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丝反思,『它的先锋性和破坏力,其价值确实需要放在更长的艺术史维度里,才能得到更公允的重新审视。』
黎予看着那条消息,几乎能立刻想象出她抿着唇、眉头微蹙、认真埋头查找资料求证的模样,心里的那点小小的不快和倔强,瞬间便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暖融融的歉意与爱意。她立刻回复:
『我刚才语气也不好,太固执了,有点钻牛角尖。你提到的那个关于该流派在技术表现上的局限性问题,确实是我之前过于理想化、而没有考虑到的关键现实因素。』
争吵的微小芥蒂,在相互的理解、自省和主动的退让中,迅速消融殆尽。
反而让她们在这次思想的碰撞中,更清晰地看到了彼此独立思考的光芒,以及那份即使观点相左,也依然愿意尊重对方、并努力为对方拓展认知边界的、深沉的爱与尊重。
日子就在这样不断的靠近、理解、无声的支持与偶尔带着火花的思想碰撞中,如清澈的溪水般潺潺流过,滋养着彼此成长的土壤。
那枚素银戒指的内壁,似乎也因为日夜的佩戴和指尖无数次的珍重摩挲,褪去了最初的微凉,变得愈发温润,紧密地贴合着皮肤的温度。
它们不再仅仅是相爱的信物,更像一个沉默而忠实的见证者,记录着两千公里之间,两颗心如何克服物理的阻隔,在各自成长的轨道上,不断调整频率,相互映照,最终达成更深、更稳固的同频共振。
她们依然热切地期待着下一次真实的、带有体温的拥抱,但不再像最初那样,觉得分离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纯粹的煎熬。因为她们在每一日的晨昏交替、每一句日常的分享、每一次思维的碰撞甚至是小小的争执与和解中,都无比清晰地感知到——
即使在看不见彼此的地方,她们也从未停止向对方靠近,无论是在知识的山脊上,在情感的深流里,还是在由每一天、每一句“我爱你”所共同构筑的,那片坚实、广阔而温暖的爱的疆域里。
四个月,被分割成一百二十多个日夜,在一条条信息、一通通电话、一次次隔着屏幕的凝视中,悄然流逝。
思念并未因习惯而变得浅淡,反而像陈酿,在时间的窖藏中愈发醇厚。但它不再是最初那种尖锐的、令人无所适从的疼痛,而是化作了一种绵长而坚定的力量。
她们都知道,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当绿萝抽出新的藤蔓,当习题堆叠成厚厚一摞,当戒指的边缘被摩挲得愈发温润——她们在看不见彼此的地方,正一步步,走向那个约定好的,在更高处相逢的未来。
第92章 春
四月,春天真正在昆城站稳了脚跟。阳光变得慷慨,毫不吝啬地洒满大街小巷,路边的树木抽出的新芽已舒展成嫩绿的叶片,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花草苏醒过来的、略带腥甜的暖香。
然而,这份万物勃发的生机,对于耿星语而言,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在仍需小心翼翼维护的秩序。
她清楚地记得医生的叮嘱,春季是情绪最容易波动起伏的时期,光线的变化、气压的起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
预约了定期复查,她独自一人去了那家熟悉的医院。候诊区里依旧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面容焦灼,有的眼神空洞,有的则由家人陪伴着,低声絮语。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特有的、冰冷又洁净的气味。耿星语安静地坐在角落的塑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壳的边缘,感受着自己平稳却比平时稍快一些的心跳。她不是不紧张,只是学会了与这种紧张共处。
走进诊室,年长的女医生抬起头,推了推眼镜,露出一个温和的、带着鼓励意味的笑容。“来了,耿星语。”她的声音有一种能让人稍稍安定的力量。
一系列的问答、量表评估,以及一些基础的生理检查。医生看着电脑屏幕上更新的数据曲线,又拿起之前的病历记录对比着,时不时用笔圈点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