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和赵琳都看向她。
“我们只是想先验证一下最基本的乳化原理和肤感,对不对?”
苏晓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们可以找一些……更简单、更容易获取的东西来替代!”
“比如?”孙薇疑惑。
“比如……食用油!橄榄油、甜杏仁油什么的,超市就能买到!”苏晓越说越觉得可行。
“还有甘油!药店里卖的那种纯甘油,几块钱一瓶!虽然纯度可能不如实验室的,但用来做初步尝试应该可以吧?”
“水相就用纯净水或者花水……乳化剂……”苏晓卡壳了,这是最关键的一环。
赵琳接话道:“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些天然的植物蜡,比如蜂蜡,也有一定的乳化效果,虽然可能不如合成的乳化剂稳定。蜂蜡……食品店或者中药店也许能买到?”
“对对对!蜂蜡!”孙薇也兴奋起来,“还有,保湿剂除了甘油,是不是还能加点……芦荟胶?那个也很好买!”
思路一打开,仿佛眼前的迷雾被拨开了。
“那我们列个单子!”陈欣也来了精神,立刻拿出纸笔。
“橄榄油、甜杏仁油、药店甘油、蜂蜡、芦荟胶、纯净水……还需要点维生素e油当抗氧化剂吧?那个药店里好像也有!”
四个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重新燃起了热情。
她们打算周末就去超市和药店采购这些“平民版”原料,甚至还讨论起要不要加点可食用色素或者植物粉来调色。
被苏晓坚决地否决了——在确保基础安全性和稳定性之前,任何不必要的添加都是风险。
等到苏晓她们第一版比较满意的,自制护手霜制作完成,已经是一周后了。
“这版从颜色质地上来看,已经很接近市场上面卖的护手霜了。”
“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正好天气冷了,咱们就一只手涂这个,另一只手涂买的,做个对比试验。”苏晓建议道。
“可以,就是我在想要不要加点香氛进去?”赵琳对于这一版的味道不是很满意。
孙薇:“嗯,我们先试验一个星期,效果出来后再考虑加香气进去。”
“我无条件支持你们的决定。”陈欣举手表决。
护手霜的成功复刻,让403几人对于研究护肤品的兴趣猛涨,几乎除了专业课程学习之外的时间,都在研究这些护肤品成分。
第139章 化妆品研究项目组成立
陈欣作为她们最忠实也最严苛的“首席体验官”。
严格按照苏晓的要求,左手涂自制护手霜,右手涂某品牌畅销护手霜。
每天记录肤感、滋润度、持久度的同时,还让同学帮忙适应评价。
“嗯……左手这个好像更油润一点,吸收慢些,但感觉更‘厚实’?”一个同学摸着下巴评价。
“右手这个清爽,味道也好闻,但好像过一会儿就得补涂?”另一个同学反馈。
这些原始的“用户调研”数据被认真记录下来,成了她们改进配方的重要依据。
“看来我们的油相比例可能偏高了一点,乳化体系还可以优化,让肤感更清爽。”苏晓对着记录本分析。
“蜂蜡的天然乳化能力确实有限,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寻找其他更温和的天然乳化剂。
或者……少量尝试一下更专业的原料?”孙薇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
赵琳则关注着稳定性:“我们这版放置几天后,好像有轻微的水油分离现象。
防腐体系也需要考虑,虽然自己用得快,但要想做得更‘产品化’,这是绕不开的问题。”
她们的讨论不再局限于“怎么做出来”,而是深入到了“如何做得更好、更安全、更稳定”。
她们开始更系统地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不再仅仅满足于科普类的书籍,而是开始尝试阅读《日用化工原料》、《化妆品工艺学》等更专业的书籍和期刊论文。
虽然很多内容看得一知半解,需要反复琢磨,但那种汲取新知识、攻克难题的过程,让她们乐在其中。
为了寻找更合适的原料,她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苏晓再次硬着头皮去找了张助教,这次不是询问购买渠道,而是虚心请教某些特定原料。
如一些温和的植物源性乳化剂、多元醇类保湿剂的性质和替代可能性。
张助教看到她们不仅没有放弃,反而研究得更深入了,态度也从最初的劝诫变成了带着欣赏的指导。
甚至帮她们查阅了一些实验室不涉及保密范围的原料安全数据表(sds)摘要。
孙薇则发挥了她强大的社交能力,通过老乡、社团等关系。
居然联系上了一位化工学院大四的师兄,这位师兄正在做相关课题,对市面上常见的护肤品原料比较熟悉。
师兄被几个大一学妹的热情打动,在忙碌的毕设间隙,抽空给她们科普了一些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