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深入一想,江南历代君王皆以北伐为目标,长城又何尝不是陛下美好愿望的寄托呢?
陛下节哀!
虽然谢中书已去,但陛下还有臣等!
去者已矣,臣劝陛下珍重眼前人。
大臣们接连安慰,但崔衍昭越听越不对。
传出去的消息也只是谢珉要出国而已,他们的反应简直像谢珉再也不会回来了。
真会自己吓自己。
崔衍昭有些微妙的无语。
送完了谢珉,崔衍昭去看崔析。
崔析从上次被带到国公府后,就再没回宫。崔衍昭觉得这很正常,因为国公府也是崔析的家。
而且把崔析放在国公府,崔析和王适安见面的机会也会更多,更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
想到拯救了一个家庭,崔衍昭心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他步履轻快地进入国公府,看到王适安提着崔析向他走来。
崔析被裹在襁褓里,王适安手指勾住襁褓最上,像提购物袋似的。
小孩还能这样带?
崔衍昭震惊得大脑空白。
王适安提着崔析,襁褓悠悠荡在空中,崔析似乎随时都可能被从里面甩出来。
王适安就这么提着崔析来到崔衍昭身旁。
崔衍昭终于回过神,赶紧把崔析抱到怀里。
崔析看到他很开心:耶耶!
这么热情的小孩居然被提着走。
怎么能提着孩子呢?崔衍昭忍不住埋怨了一声。
但说完就后悔了。
他怎么敢对王适安的带娃方式指手画脚的?
王适安:哦?
崔衍昭心里一跳,感觉怀里的崔析此刻变得有些烫手。
崔衍昭赶紧弥补,我的意思是,提着多累呀,还是抱在怀里受力面积更大,各部分承担的压力小。
他硬着头皮继续,就算你力匹项羽,江南无人能及,也不能不爱惜身体。
崔衍昭挣扎完,默默等待接下来的暴风雨。
然而王适安嘴角轻翘,我在阿昭心中有那般厉害?
项羽之勇武,自古武人无不向往。
王适安本就没生气,只是不解崔衍昭刚才的反应,此刻被崔衍昭用来和力能扛鼎的楚霸王比较,心情很好。
阿昭果然是早就倾慕他的勇武,才在他自李楚回国后百般筹谋。
王适安搂住崔衍昭腰身,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1听闻阿昭对长城念念不忘,燕夏破后,我带阿昭亲登长城。
崔衍昭:
倒也没有念念不忘,他买票去过,心愿早就实现了。
但他不是那种扫兴的人,而且扫王适安的兴致应该很危险。
崔衍昭脑中自然而然浮现出王适安冷笑着说安敢败我之兴?并一刀刺下的场景。
他心里一抖,乖巧地递了递怀中的崔析,别忘了孩子。
王适安瞥见一脸懵懂的崔析。
想到崔衍昭现在说话三句不离崔析,王适安对崔析恨铁不成钢,怎么还不长大?
谢珉要来的消息这段时间传遍了邺城。
邺城的世家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谢珉的光辉事迹,如今俱是高度紧张。
清风至,尘飞扬。他如今来了,我等又要后退让位了。
-----------------------
作者有话说:1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第118章 改革
谢云织这段时间无时不在思考怎样早日从夏国脱身, 也在催促此番作为使主的王清想办法。
可王清总是不配合,哪怕她提出了方案。
这天,谢云织再度劝说:王令君与太原王氏同出一脉, 若请求他们向夏帝美言, 必有回响。
虽然大家普遍觉得卫衍有病, 难以捉摸,但在夏国这段时间,她还是总结出了卫衍的行事规律
相对鲜卑勋贵,北方汉人士族能得到卫衍更多的耐心。
比如卫衍对于犯错的士族很少杀之而后快, 常见的只是把人叫到面前揍一顿。换成勋贵就很容易被当众打杀。
这大约和勋贵出身,代表勋贵利益的陆太后不支持卫衍登基有关。
而且让太原王氏帮助他们,看在同是士族的份上,太原王氏肯定也是愿意的。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同源,当年衣冠南渡, 太原王氏同样随晋廷南下。不发生意外的话, 太原王氏此后会在江南发展。
只不过他们得罪了刘裕。
士族看不起布衣,这是很普遍的事,但布衣并非永远都是布衣。
刘裕做到东晋太尉后,就将太原王氏灭门。只是没灭干净,漏了十四岁的王慧龙。
背负家恨的王慧龙自南北逃,太原王氏又回到了最初的。
从这方面来讲, 太原王氏和江南朝廷是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