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735节(2 / 2)

同时去攻打平壤的贵国兵员也有五百人,结果在交战时,有四百人直接溃逃!

至于剩下的一百贵国军兵,竟然有与敌军有交谈的情况!

还有,我大明天兵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的情况!

据报倭兵应该不擅长射箭,远程以铁炮为主,所以在敌军阵营里射箭的军兵可能就是贵国的人!

对这些疑点,贵国又该怎么解释?”

卧槽!尹正使大惊失色,怎么国内那边的烂事层出不穷,他这当使节的根本洗不过来啊!

慌乱的尹正使只能下意识的叫道:“误会,必定是误会!”

林泰来喝道:“闭嘴吧!不用解释了!明确告诉你,我林泰来根本就信不过贵国!

如果贵国还没有诚意自证清白,我大明就连倭兵和贵国一起打!

天兵所至,犁庭扫穴,根本不在乎贵国君臣是否配合了!”

尹正使浑身颤抖,只能反复说:“敝国二百年来向为恭顺,绝无二心!绝无二心!”

林泰来冷着脸说:“五天之内,我要听到贵国君臣把财物送过江的消息!

切记,这是最后通牒!不允许任何讨价还价!否则视为勾结倭寇的叛逆属国!”

尹正使失魂落魄的被抬出了经略幕府,他感觉自己已经被蹂躏的体无完肤了。

在这种硬实力为尊的非常时期,小国弱国的使节实在太难当了。

(本章完)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应该盯着谁

从京师到鸭绿江距离一千五百里,又不缺马匹,加急公文传递速度每日最高可达六百里。

几天后京师这边便得到了回报,朝鲜国王李昖开始将所携带的部分财物运过江。

不过与此同时,李昖直接向万历皇帝告了一状,说经略大臣林泰来欺凌藩属。

万历皇帝派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前往经略幕府,询问林泰来此事。

林泰来回奏道:“总不能让朝鲜国袖手旁观,什么也不做。

但如今朝鲜国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只能让其君臣拿出金银,也当是做贡献了。

若非如此,朝鲜国还能干什么?”

万历皇帝也就是象征性的问问而已,陈太监从林泰来这里得到回话,转身就要走。

这时候,忽然又听到林泰来说:“还有件事情,望大珰转奏皇上。

先前打探军情时听说,朝鲜国应该有座巨大铜矿,其规模应当远超大明各矿。”

陈太监:“……”

你林九元还能更机灵点么?如果你林九元肯净身入宫,还能有他们这些大珰什么事?

“矿在哪里?”陈太监问道。

林泰来很有心机的答道:“此铜矿紧邻边界,距离大明几乎触手可得。昔年成祖时候,那里还属于大明辖境。”

陈太监点点头,这个消息应该能让皇帝今天多吃一碗饭。

不过林泰来又补充说:“不过铜矿与辽东之间虽然很近,但中间却隔着建州女直的地盘,有点碍事。”

陈太监没把这当回事,如果皇帝真对一个超级大铜矿动了心,让那群野人滚蛋就是。

如此前期军费暂时得以解决,然后最重要的也最难的就是粮草问题。

有几万石军粮就够大军支用两三月了,纸面上看起来数字似乎不多,大明也不缺这点军粮。

但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运输问题,都得一点一点转运到千里之外。

想到这里,林经略又想骂朝鲜国君臣。

这帮废物根本指望不上,等出了兵连因地就粮都做不到,全要靠大明自己运过去。

初期在北部临近大明边境的地区还好,中后期越往南打,军粮补给越困难。

所以林经略现在更多考虑的是中后期补给问题,琢磨能否从运河上的德州仓、临清仓向登莱运粮,然后从登莱海运到朝鲜国。

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可行的话,应该派专员前往山东负责。

前期工作有了点头绪后,经略幕府便颁布了招贤令,招纳幕府属员。

原则是不拘出身,唯才是举(划掉),只论才华,同时还要求身体强健,能适应长期异地工作。

同时林经略根据自己印象,又连续向朝廷奏请征调一批副总兵以上级别将官听用,有麻贵、董一元、达云等名将。

不出意外的,这份名单又在武官群体里引起了巨大关注。如果出征顺利,就是一大波功劳,这批将官肯定人人有功升赏。

宁远伯府中,一对中老年武官看着这份将官名单,双双皱起了眉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