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441节(2 / 3)

,该做的都已经结束,后面的结果就看大佬们如何了。

在晚上和友人聚会的时候,金士衡问道:“今日答题如何?有没有希望大圆满?”

最近在谈话中,朋友们一直用“大圆满”来指代再拿一个状元。

“尽人力而听天命,命里若无不强求。”林泰来不太有把握的答道。

金士衡又问道:“难道你没有找申相疏通?”

林大官人很通透的说:“这次申相只怕是中立的,可以理解。”

对申时行来说,在目前这种舆论风暴下,林泰来平平安安得一个进士功名就是最好结果,没必要冒着巨大风险再去强求状元。

况且这次皇帝亲自插手,天威莫测之下,申时行也不敢太过于主动的做手脚。

为了虚名万一惹得皇帝生气,连首辅带林泰来一起迁怒,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林泰来这次真不指望申时行帮自己,他也不希望申时行丢了首辅。

“难道就这样算了?”金士衡似乎比林泰来还不甘心。

如果没有强力人物的强力支持,在三百多精英里夺取状元,概率极其渺茫。

可是面对触手可及的九元神迹,不再努力一下吗?

“不然还能如何?”林泰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抱起美人就往屋里走,可能是需要发泄一下郁闷。

殿试当夜,试卷被弥封后锁在内阁里面。

而十几个读卷官则在锦衣卫监视下,住宿于礼部,禁止与外界接触。

及到次日,以内阁大学士为首的十几位读卷官们集体来到内阁,开始看殿试的试卷。

按照规定,有两天看卷时间,期间试卷会分为十几桌,各人轮换着到各桌看试卷,并给试卷评等。

当然以上是正常情况,有话语权的大佬可以单独力荐某份试卷并说服别人。

这次不愧为史上最严殿试,各位读卷官确实也不知道每份试卷的名字,只能看到编号,感觉就像开盲盒。

故而众位大佬只能凭借试卷的文风和内容思想,进行粗糙的判断。如果没有点文字基本功和敏感性,还真不好干。

因为当前的紧张舆论形势,看卷现场的气氛很压抑,各位大佬都不怎么说话,完全没有欢声笑语。

尤其是礼部尚书沈鲤,脸上没有半点表情,浑身上下弥漫着生人勿近的锐利气势,仿佛谁碰谁死!

流水线一般作业,所有被评完的试卷会送到首辅案上,进行最后的汇总。

这个看卷过程差不多要持续两天,而到了第三天就是出最后结果的时间了。

三百多份试卷里,连八股文都写不利索的,就有十几份,被沈尚书冷笑着封存了起来。

等到拆卷时,再从中找出林泰来的试卷,然后单独呈给皇帝。

然后就是殿试看卷最重要的工作——选出最优秀的三份试卷作为前三名,进呈给皇帝御览。

并由皇帝钦定这三份试卷的具体名次,状元、榜眼、探花就是这么来的。

众大佬先是选出两份好评最多的试卷,但是关于最后一份入选试卷,不可避免的、如同宿命般的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本章完)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点费大臣

礼部沈尚书用手按着第六十六号试卷,掷地有声的说:“必须是这份!”

众人又仔细传看了一下第六十六号试卷,便看出了一些关键句子。

“心欲利而口不言利,名为让而实不能让!”

“执政智取术驭,实有与人争利之私!”

“故富强虽著有成书,其弊即在于言利异学,和光同尘!”

“清净不足以治国,其说实误于无为!”

站在这里看试卷的,都是大学士、九卿、翰林学士级别的人物,对文字敏感性已经炉火纯青。

看完这文章之后,众人只觉得满篇清流气息扑面而来,那种愤世嫉俗、痛斥世道风俗的感觉实在太地道了。

而且仔细揣摩过后,众人又能感受出,这第六十六号文章的字里行间仿佛都在暗搓搓讽刺申首辅。

再提炼几个关键词,比如“执政智取术驭,与人争利”、“名为让而实不能让”、“和光同尘”、“治国实误于无为”。

组合起来看,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不是首辅申时行又能是谁。

这里又没有傻子,申首辅可不就是外表宽厚忍让其实内心多欲,讲究表面和光同尘,治国以清净无为著称么?

难怪礼部沈尚书单独把第六十六号试卷拿出来推荐,实在太明显,不是清流势力自己人写不出这种文章。

“时事多弊,此乃震耳发聩之作也!”沈鲤大声的说。

此刻申首辅的脸色有点难看,但又不好直接说什么,否则就是不打自招、自行对号入座了。

但申首辅一个党羽,左都御史吴时来站了出来,举着另一份试卷说:“我以为,第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