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委屈了。”嬴政仍是如此讲。
“我没有。”她将脑袋摇成拨浪鼓,“我方才说表兄会纳妾,表兄才生气,我其实很信任表兄,我随便说的,是可怜芈良人因而迁怒表兄了,是我不好。”
两人互相道歉,很快和好如初。
表兄那声呼唤,也将般般拉回了现实,她忽然发觉秦王不只是姑妹的丈夫,还是一国之君,掌控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君王,是连表兄也要俯首的王。
就算心里讨厌他,也不该说出来,谁能保证隔墙没耳呢?
嬴政守着礼,两人又说了会儿话,他便带着秦驹离开了踏雪轩。
般般如惊弓之鸟,头一次将踏雪轩的宫奴们统统叫进来,说是要夜补,让他们也都食一些。
这是赏赐,宫奴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喜笑颜开。
而般般则是趁着大家伙吃东西时,不经意的打量他们,牵银知晓小娘的意思,心说她做无用功,这些奴婢都是太子千挑万选放进来的,不可能会有别宫的暗桩。
不过小娘终于不再没心没肺,开始对周遭的一切有观察知心,这是好事。
但她……这样大张旗鼓旁人能看出来的呀,果然小娘只适合防守,完全不擅进攻。
旁人若是针对她,要拿她当枪使,她意会的可快了,机警防备的紧,但要让她去拿别人当枪,她不知道该如何做。
第27章 并非有意冷漠 “表妹身上亦有他学习的……
迄今为止,般般与表兄发生的每次争执都平稳的发挥着作用,寺人和女婢们的感受是最为直观的,那便是他们的感情似乎更好、也更自然了。
般般是个很会自省的人,但最初的嬴政并非如此。
他生气时不甚爱讲话,受童年经历所累,无论在何时何地他的思维都是转的最快的那一个,且惯爱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任何人,多疑、擅猜忌。
但这一点在般般身上无法奏效,无他,他太过于了解自己的这位表妹,她并非是那等心思复杂之辈,相反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向来不会拐弯抹角。
正因此,与她发生争论时,他通常会保持沉默。
他深知人处于愤怒中会口不择言说出些什么话来,很多时候,语言是杀人利器,无论他说什么,她会相信,并被其伤害。
所以他干脆不说,能做的无非是冷冷的盯着她,抑或是气的拂袖而去。
七岁那年深秋,两人曾发生过一场严重的争论,冷战了半旬,事后他主动说了话,仿佛和好如初,其实不然。
起因为何嬴政已然不太记得,但她抹着眼泪哭泣的模样深深地印在心间。
她问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表兄什么也不说,倘若我们就这般和好,也是假的和好,表兄为何不说呢?”
他问说什么?
他自认为什么也不说是为她好,难道吵得不可开交互相伤害才是大家愿意看见的么?
而她不理解极了,完全不懂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想法从何而来。
她磕磕绊绊的说着,词不达意的说了许多许多。
他认为珍视,才要杜绝争吵。
她认为既珍视,更要将彼此心中的刺拔出,消弭误解,互相安慰,拥抱过才是真的和好。
自然地,这些是嬴政自己从她凌乱的话中提炼出来的含义。
第一次实践,是那次真正的重归于好之后她的主动道歉,将他心中的委屈与痛点一一列举出来,再一一的说了对不起。
那是一种奇妙的滋味。
他只知晓自己内心的刺仿佛真的软化被拔出。
那也是一种陌生的滋味。
因为他从未被‘道歉’。
所以他不会道歉。
正是这一次,他忽的感觉自己的表妹是个了不起的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道歉和认错从不是容易的事。
年迈老者也不一定能正视自己,更遑论年幼的……不,许正因为她是不曾沾染尘埃的幼童,即便也爱面子,却不会被面子所裹挟。
能事事自省的人,世上又有几个?
表妹身上有他要学的东西。
他仍旧爱猜忌、多思且多疑,但他正视它,清楚它们的成因,并不因此自厌。
此后,无论两人如何争论,如何愤怒,他都会快速恢复冷静,即便还在气头上,也不会彻底的一言不发。
如同这一次,他拂袖而去不久重返踏雪轩,气没消,但该说清的会说清。
在这一点,他与表妹的心始终一致。
所以,他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闹掰,只会愈发紧密,愈发密不可分。
听闻踏雪轩在他走后召了诸位宫人夜补,嬴政便知晓他说的话,表妹亦听进了心里,他很高兴。
凛冬过半,嬴政的十一岁生辰来临,与此同时蒙骜打了胜仗,赵不敌秦军猛攻,被夺占了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元气大伤。
对嬴政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