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兴兴的给准备礼物,还是照着林南河陪媳妇回门的礼物规格。
于是大年三十这天,高高兴兴在家门口迎接闺女一家的钱菊香等人,看着他们从车上搬下来的烟酒礼盒和腊肉等特产,都惊呆了,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拿错东西了没。
林南江当然不会说这是他爹妈的补偿,嘴巴跟抹了蜜似的,“没搞错没搞错,我弟陪媳妇回门的礼物已经送过去,这是我家里送给您的心意,毕竟二哥在镇上盖房这么大的喜事,跟结婚也差不多了,他们没时间过来庆祝,就只能准备些东西了,爸妈,二哥二嫂可不要嫌弃简陋。”
“不嫌弃不嫌弃,快进屋。”柳素琴二哥二嫂何止是不嫌弃,嘴角都要咧到耳后根了,匆匆把东西堆在客厅,两口子亲自领着他们参观家里。
柳二哥家盖房,没找柳素琴借钱,但柳平主动借了三千,因此经费充裕,弄得相当不错,外面贴了漂亮的瓷砖,内部刷了白墙,一楼地板是流行的水磨石,耐脏耐造,二楼及以上则接受了柳素琴的建议,贴了瓷砖,所以大家在楼梯处换了拖鞋上去。
二嫂特意给他们准备了新拖鞋,手工钩织的那种,连小芳芳也有一双,是小巧的、钩着绿叶红花的毛线拖鞋,她非常喜欢,穿着新鞋子,追着舅舅家的哥哥姐姐,哒哒哒的跑上二楼。
第116章 旅游。
柳二婶骄傲给他们介绍, 家里的新拖鞋都是她娘家妈和姐妹们亲手钩的,一针一线都是对她在镇上盖新房的欢喜和祝福,边说边领着人上了二楼, 又指着光可鉴人的地板笑道,“玉婷这丫头, 自从暑假从你们那回来, 天天把‘我姑姑家如何如何’挂在嘴边, 小嘴巴没个把门,不过好歹也让我们知道了些城里的情况, 原来大城市的人家里都铺地板或者光滑的瓷砖,还别说,这瓷砖虽然光秃秃的、没有水磨石那种漂亮的花纹,可铺在地上,再摆好家具, 整个屋子显得简单大方又明亮,比楼下花里胡哨的都更好看些。”
“总之我们什么都不懂,凡事多跟你们大城市的人学着总没错。”柳二婶总结完, 又献宝似的对柳素琴说, “我妈和大姐她们闲来无事, 一次性送了十几双拖鞋过来,我们也穿不过来, 特意留了几双颜色花纹最好看的,素琴你们到时候带回深市, 听说你们家经常有朋友去做客?多备点拖鞋正好方便待客。”
柳素琴参观着二哥家比她记忆中更宽敞漂亮的小楼房, 内心正欣慰着,冷不丁听到二嫂的叮嘱,一下子麻爪了。
他们每次回来过节, 总要背着大包小包的农家特产回城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连手工织的拖鞋都不放过了吗?
柳素琴内心是拒绝的,老家的特产也就算了,尤其是腊肉,经过一个冬天的柴火慢熏,那香味和口感,不是在外面靠太阳晒的腊肉可以比拟的。
所以面对送自家熏腊肉腊肠的亲朋好友们,她一向来者不拒,送多少要多少,家里吃饭的人多,不怕吃不完。
再说陈大爷李亮等外地朋友,也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爱上了这一口,给朋友们分一分,还有点不够吃呢。
但拖鞋这种超市随处可见的商品,就没必要千里迢迢从老家带回去了吧?
柳素琴正犹豫着该怎么拒绝,才能让二嫂在打消这个念头的同时,还不觉得心意被辜负,只是还没组织好语言,钱菊香已经替她拍板决定了,“好啊,自己做的拖鞋又结实又保暖,看着就比外面买的更耐穿,我到时候带几双过去。”
柳二嫂是真心想送,看婆婆一点不客气直接应下,她只有高兴的份,当下笑道,“行,我到时候帮您一起收拾。”
柳素琴一看老妈要代劳,不用麻烦自己大包小包,这才心情轻松的接受这份好意。
众人参观过楼上的客厅和卧室,以及格局和城里精装修差不多的厕所淋浴间后,再次回到一楼,一边烤火一边磕着花生瓜子。
柳二哥也是才刚刚正式搬到镇上,跟附近街坊领居还在接触磨合中,不像在村里那么如鱼得水,家里要比往年清冷一些,大家烤烤火聊聊天,然后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几个孩子却丝毫不受影响,镇上的同龄孩子比村里多,玩的花样也多,柳强和柳玉婷兄妹带着俩小朋友,迅速跟镇上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就像鱼入大海,一下就跑没影了。
天刚擦黑,柳二哥家新打的圆形大餐桌已经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孩子们依然不见踪影,柳平跟着二哥去喊人,兄弟俩生生跑了两条街才把人找回来。
阖家团圆,作为主人的柳二哥亲自点燃了一万响的鞭炮。
在乡下,这种规格的鞭炮一般用于结婚等大型喜事,过年鞭炮都是五百到一千响的,柳二哥斥巨资买了一条万响鞭,可见他对在新家摆年夜饭的重视之情。
点燃引线,柳二哥捂着耳朵飞快跑回家关门,和家人们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这条万响鞭持续了几分钟,仿佛打开了什么信号,这里刚停下,四面八方又响起了爆竹声,所以大门始终没打开,室内早早开了灯,一家人坐在宽敞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