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7章(2 / 2)

贫。

威胁恐吓手中有粮的大户,先借些粮食救急,或者按着平常价把粮食买回来也行。

想是这么想,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却是没有。

齐贺吃完酒回来,只觉着全身疲累。

苏桃帮齐贺按揉过脑袋,便坐回了他身旁,苏桃柔软开口:

“说起来陆大人也算是对相公有恩的,若是没有那次科举重考,相公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名次。

八月间粮食价格上涨那会儿,三哥问我要不要卖些粮食,我想着咱家也用不到那点儿卖粮食的银子,便没有卖。”

苏桃抓着齐贺的手轻轻摇晃了一下,“相公,咱们庄子上,现在存有两季的麦子,高粱,加起来可能不足三十石,粮食虽然少总比没有强,要不咱们捐到宿州去吧?”

齐贺猛然转过头,看着苏桃,他怎么没有想到呢?户部拨过去的赈灾钱粮不够,还是可以募捐的,只是不知有阿桃这样想法的人多是不多。

苏桃给齐贺打开了新思路,他便认认真真地想着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跟随。

京城除了米粮商户,手里有庄子的人家也不算少数。

捐就要轰轰烈烈地捐,陆参政家的亲戚总会跟着一起捐得,再有陆家的故交友人,这样一来也许能给在宿州的陆知州分减不少压力。

夜已深,齐贺激动地睡不着觉,他说着自己的想法,苏桃频频点头附和,若有不同意见,她也会说两句。

两人商谈半夜。

翌日,齐贺神清气爽地去衙门上值,苏桃乘着驴车去了庄子上。

“都捐出去?”

庄子上原庄头的院子里,小麦高粱装了满满两间屋子,齐老二每天在院外走走都感觉满足,猛然听儿媳说把粮食都捐出去,他还是有些吃惊的。

好好的粮食,一下子就都没有了。

“爹,咱们这是做好事,积福呢。宿州的百姓因着天灾,家被淹了,没饭吃,没处住,多么可怜。

朝廷拨过去的赈灾粮食有限,救不了那么多的灾民。再说那陆大人也是个好官。

现在咱们不愁吃穿,粮食放在这里也是放着,不如尽咱们自己的一点儿力,帮帮他们。”

苏桃都这样说了,齐老二频频点头应是。

仓里的粮食不足三十石,苏桃便想凑够三十石,她让齐三郎跟喜子带着铜佃再去村里收些粮食回来。

粮食收的很顺利,因齐三郎说锦昌布行的东家要收些粮食捐给受灾的宿州,大家一听这家要做好事,且给的价格也不低,家中有余粮的都拿了出来。

不到两天就收了五石小麦,凑够了三十石,苏桃雇了八辆马车,一点儿也不低调地去了桃源庄。

粮食装上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挂着三尺长的红布,红布上用黄色染料写的口号。

红底黄字极其醒目。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锦昌布行,锦绣坊,赈济宿州。”

落款有锦昌布行,也有锦绣坊。

拉着粮食的马车出来桃源庄,一路上如蜗牛爬行一般,极其缓慢地往城里走。

户部衙门在内城,他们从城南外城门进入,驶过街巷,人皆驻足观看。

有爱看热闹的,还跟着车辆往里走。

路上也有人议论起了锦昌布行与锦绣坊。

“这是锦昌布行跟锦绣坊要给宿州捐粮?这个布行跟绣坊是在那个街上?”

“没听说过,京里那么多布行跟绣坊,哪能都知道呢。”

有知道的人搭话:“这两家铺子挨着,都在金桥大街头上。”

车队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停在了户部衙门的门口,粮是齐三郎押着送来的,他们一停到户部门口,户部里面管这件事的,就马上跑了出来。

这家要捐粮搞得人尽皆知,早有人来户部通了风报了信。

户部侍郎也跑来跟户部尚书禀报,户部尚书捋着胡须深思,而后问:“锦昌布行跟锦绣坊跟陆家没有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