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章(2 / 2)

子,他跟店里的柳掌柜都是老熟人了,免不了闲聊几句。

闲聊中听那店里的柳掌柜说,现在日子好起来了,来买皮子的普通人家也多了。

那普通人家买不起狐狸皮子,虎皮子等那样奢侈的皮子做衣裳,退而求其次总会买些兔皮子做衣裳,饰物。

言谈间柳掌柜的想让苏青山多送些兔子皮过去。

山上兔子是多,但这些小东西胆小怕惊又敏捷,有点风吹草动就跑得没影,抓起来难免费劲。

苏青山回来随口给冯氏一说,他自己没有怎么上心,偏冯氏上了心,山上一年到头都有兔子,抓也抓不尽。

她还听苏青山说那兔子最是能生,那么能生就不能抓几只回来自己养?

冯氏如此跟苏青山一说,他便费劲巴拉地从山上抓回来一窝兔子,连母兔子带小兔子足有八只。

从此他们家就开始养兔子,过了不到半年,这一窝小兔子长大了,之后小兔子一窝一窝的下,一窝最少三四只,一时间兔子笼里的兔子比那村头桃树上结的桃子还要喜人。

那之后,每一两个月就能出栏一批兔子,兔子的皮子二十文一张卖给城里的皮毛店,兔肉十文一只卖给酒楼食铺,一个月也有一贯钱的收入,几年间也存了几十贯钱。

苏青山本分忠厚,拳脚功夫了得,是出去行商的最佳伙伴,皮毛店柳掌柜的问他要不要同他去北边同涧府走一趟收些好皮子?

苏青山疑惑,北边能有好皮子?柳掌柜解释,那边挨着北边邻国,能收到邻国雪山雪狐的皮子,雪白雪白的没有杂色,光泽又厚实,有些人有钱都买不到。

一年跑一趟,岁节过后就去,同年秋天回来,一趟能赚不少银子。

他听着心动,只担心冯氏母子三人,回去跟冯氏商量了一下,冯氏没有不允只让他路上当心。

就这样他开始跟着柳掌柜的出去跑营生,两趟下来也赚了一些银子,慢慢地就在县城的小商小贩中留了名姓。

那年苏桃十三岁生辰一过,城中就有几家家中有铺面的人家顺着这名声过来桃花村提亲。他们家比来对去相中了昌隆布行的李三郎。

他们打听到,这李掌柜是带着妻儿从外地来临阳县做营生的,家中只有三子,大朗二郎俱已娶妻,就剩最小的李三郎。

李家小有家财,子孝母慈,在周边颇有好名声。

阿桃嫁过去后又是家中最小的儿媳,不用掌家,家中衣食无忧,不用苦劳便能轻松悠哉的过日子,怎么看都好,冯氏才松口定下了李家。

庚帖换过,八字也合了,只等着秋天苏青山从北边回来便下聘换定帖。

一切变故都从昨日开始。

第2章 被退婚

昨日春风和煦,冯氏和苏桃在东边院子里照顾兔子,隐约中听到有人在门外叫人。

两人出门便见到一打着清凉伞儿,穿着酱色细麻短褙子的半百婆子站在他们家门前。

那婆子年过半百脸上的粉扑地厚重,阳光下惨白一片晃得人睁不开眼,冯氏看了许久才看出来人是王媒婆。

王媒婆这个时候来不知道是不是李家有什么事,冯氏见王媒婆眯着眼睛看苏桃,便低头对苏桃吩咐一声让她回自己房间去。

她转身招呼王媒婆:“王妈妈快请屋里坐。”

冯氏引着王媒婆进了正房厅堂落座,拿水壶倒了一碗水,放到王媒婆跟前:

“王妈妈今儿上门不知所为何事?路远疲累,喝点热水缓缓身子。”说着在她对面坐了下来。

王媒婆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拿帕子擦了擦嘴角才开口道:“是李家遣了我来的。”

说完瞟了一眼冯氏继续道:“之前李家拿了你家小娘子与李家三郎的庚帖去合八字,当时合出来的是天作之合,难得的良缘。”

冯氏望着她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昨儿李娘子找老婆子来了,说上次是那合庚帖的看错了,把别家合的结果给了他们家,遂又合了一次……”王媒婆说到这里顿了一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