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学堂启蒙用的就是这三本,我先教你认个囫囵,至于写……我这字实在拿不出手,后边买字帖给你临摹。”
赵景清连连点头,袁牧说什么就是什么。
袁牧把《三字经》单独拿出来,翻开第一页,神情严肃,“我们一天学两句,你认真学,我要考教你。”
“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意思是……”袁牧认真教学,为了让景清将字、音对上,一字一顿,又绞尽脑汁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当年学进脑子里的东西,全部掏了出来。
赵景清听得认真,记得也快,袁牧打乱了问他字音,他都能说出来。
袁牧成就感满满,别说,为人师的感觉还真不赖。
两句学完,时间才过了一刻多,比他预想的快了一半不止,袁牧干劲满满,“再学两句,苟不教,性乃迁……”
屋内,是袁牧的耐心絮语,景清的跟读。
屋外,林翠娥和袁星站在檐下,母子对视一眼,林翠娥推着袁星的背离开,压低声音道:“现在知道你二哥干啥了吧?他们不说,你就当不知道,别胡咧咧。”
景清年岁大了,才开始学识字,自个偷偷学尚好,让人知道了时不时问两句,要是再来句‘我考考你’,得烦死个人。
袁星道:“知道了,我又不是大嘴巴。”
次日出摊,临近散市收摊,赵景清和袁牧去到牙行,将租金结清,拿到铺子和院子的钥匙。
铺子不是租到手就能开张,还得去衙门登记,赵景清和袁牧去到公所,又是登记户籍,又是申请营业凭证。
一通忙活下来,还得等三天才能拿到凭证。
公所的手续都是袁牧一手办下来,这要签字,那要画押,赵景清一路看下来,读书学会识文断字的心越发坚定。
走出公所,赵景清少有的提出要求,“袁大壮,我们去买字帖,好不好?”
“好。”
两人背影汇入人群,往书坊所在而去。
当天下午回家宣布租好铺子,晚上一家人便琢磨开张的时间。
铺子已经租好,租金都给了,能早一天搬,就少浪费一天的钱,最近的宜开张的好日子在五天后,搬铺子的时间定在那天。
次日清早,赵景清和袁牧出摊,便向顾客宣告,摊子位子即将变化,时间地点一一告知顾客。
铺面在菜市口,进出都要从那过,很好认,但为了不因换地方损失顾客,赵景清还想了个小办法。
“豆腐铺开张前三天,买一块豆腐送一块霉豆腐。”
他家霉豆腐好吃,越卖越好,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四十斤,爱吃的人可不少,给出实惠应当能吸引人。
“成,开张那天咱一定光顾。”
反正都是买他家豆腐,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豆腐卖完收摊,而后又去收拾铺子。
他们只卖豆腐,豆腐框摆在门口,铺子内无需多修,整洁干净即可。铺子小,收拾起来也快,前后不过两刻就收拾齐整。
最难收拾的是租的院子。
院子坐落在小罗湾,许久无人居住,虽有牙行的人定期上门清扫检查,大体看着还成,但落了许多灰,全得擦洗,烟囱堵了得通,烂瓦片得换。
全家人齐上阵,还找大伯家堂兄堂嫂一起帮忙,都忙活了一个下午才打扫完。
而后还得买锅、搬家当。
前前后后忙碌三天,待凭证下来那天,一切收拾完毕。
离开张的日子还有两天,赵景清和袁牧已经住进小罗湾的院子,大毛、二毛也随之住进了新家。
如今有驴拉磨,无需林翠娥和袁老二帮忙,赵景清和袁牧两人就能忙活得过来。
小罗湾离镇上近,路上花费的时间少,早上多睡小半个时辰再起来做豆腐也来得及。
夫夫两对此皆很满意。
万事俱备,只待开业大吉。
两天后,放一串炮竹,豆腐摊搬进铺子里。
炮竹噼里啪啦响,早早赶来买菜的主顾纷纷道恭喜,炮竹声歇,买豆腐的顾客纷纷围上前。
“我要两块老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