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孤就告诉皇叔你抗旨不遵,你说到时候皇叔是为了你能继续留在孤身边而保全你,还是为了保全孤的颜面而杀了你?
春回听到这话后不敢抬起头来直视谢云程,她只觉得曾经性子那样柔和,不与任何人起纷争的小皇帝此时此刻也会变得如此可怕。
春回连忙磕头:奴婢必竭尽全力为陛下做事。
谢云程在她面前恩威并施后取得了成果,于是他便交代了自己的命令:你深夜拿着孤的手令去大理寺查他们有没有带走那个叫香莲的宫女,她捡到孤的玉佩时告诉孤她是个孤儿,若是她因为这件事而被冤枉成籍贯不明之人那可就造了大孽了。记住这件事情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若大理寺的人问你查哪个人,你也别说是谁,你说孤觉得最近有许多宫人被大理寺带走了,心里感觉奇怪才让你过来问问。
谢云程说的这件事有理有据,春回竖起耳朵一个字都不敢记错,她连忙应下:是,奴婢遵命!
虽然谢云程走的这一步棋险了一点,但是能够把香莲救出来也算是不错。现在宫里到处都是宣凤岐的眼线,他整日里都只能看一些莺莺燕燕的诗句或者坊间流传的话本度日,若是香莲还在他身边的话
他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宣凤岐对峙,若是让他发现香莲的存在的话,不仅香莲性命难保,宣凤岐也会怀疑到他身上来。
这年刚过完,宣凤岐便开始为谢云程挑选适龄的伴读,他拿了几张候选人的名单,其中有:安国公之子裴砚、礼部侍郎之子曹清玉、大理寺少卿之子上官黎等若干人。
这些人年龄与谢云程差不了几岁,他们的父亲在朝中有一定的人脉和势力,若选他们的儿子为伴读的话想必也能增进朝臣与天子之间的关系。
宣凤岐这次给谢云程选的伴读都是没有加封个爵位的,至于应该是否要给他们加官进爵,那就要看他们的表现了。
世家权宦长大的孩子身上总有一股傲气,虽然他们表面上对谢云程这个皇帝恭恭敬敬,但是私底下都在讨论着谢云程的出身。
其实宣凤岐也听到过一些风言风语,那些人议论谢云程的无外乎是他的父亲谢瑾是乱臣贼子,他生来就流落在外,这些年来读书尚浅天资不佳,品质难训之类的。
谢云程登基两年来一直很听他的话,宣凤岐也没有看到谢云程有做过任何卑劣的事情。就算这孩子真的天资不佳也轮不到那些外臣来说风凉话。
宣凤岐看了大周这几年的国库收支,他深觉不仅兵器库要查,大周底下养的这些官员们也要一个一个好好查查。就当他正翻着官员名册时,慕寒英忽然进来:王爷,宫里的三千四百八十二名宫人都查清楚了。
宣凤岐听到后放下了手中的名册:说。
慕寒英继续回禀:这三千四百余名宫人里有一百五十六人身份籍贯不明,属下已经按照王爷的吩咐将那些一百五十六个人押往大理寺审查,其中有一百二十名宫人皆是花银子改写了自己籍贯进宫的,剩下三十三人招了自己是被人安插进宫的,其余三人身世不明,而且他们嘴巴比较硬,到现在还没有招出幕后主使是谁。
宣凤岐听到慕寒英这番话后眉心皱得越来越紧,他没想到自己只是暗中派人调查了一下宫里的人就查出了这么多的暗线。
慕寒英说完后便将一沓厚厚的供状递给宣凤岐:这是那些人的供状,王爷是否要过目。
看,自然是要看的。
宣凤岐紧锁着眉头看着那一堆供状,他看到其中有:左林将军,瑞安公,刑部尚书,甚至连他刚才选的裴砚的父亲安国公也在里面。而那些人招供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要么说是自己主子想派人进宫来观察宫里的建筑,要么就是说想偷偷学习宫里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