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唠嗑。
不过这也正好方便了杨冬湖和赵方初,俩人出了门,绕了大半个村子,遇见了几个婶子在一棵大树底下说话。
赵方初外向,嘴巴甜,见人就喊婶子大娘的,聊天的人见了他都喊他过去说话。
有眼尖的妇人看见了他身边的杨冬湖,都在问他这是谁。
“这是我大川哥的夫郎。”
赵方初把杨冬湖往前推了推,教着他喊人。
杨冬湖这会儿也都适应的差不多了,让喊谁就喊谁,婶子大娘的也都叫个遍。
妇人们也都挨个应了,又拉着他俩闲聊了几句,见他俩挎了个篮子,问他俩干什么去。
杨冬湖把篮子打开,露出里边白里透红的山楂来。
几人很是好奇,都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不禁开口问道:“这是什么?”
杨冬湖对着几人解释道:“婶子,这是山楂。”
“山楂?这红红的是山楂我知道,外边这一层白色的是什么东西?”问话的张婶子很是惊讶,这山楂倒是常见,但这么奇怪的山楂倒是头一次见。
杨冬湖没回答,只从篮子里捏起来一个递给张婶子:“您先尝尝看。”
张婶子接过山楂,仔细打量了一眼,张嘴咬了一小口,在嘴里抿了抿:“哎,有点甜,吃着倒像是糖。”
赵方初笑着说:“这就是糖。”
杨冬湖给每人都分了一个,说是请她们尝尝味道。
“真奇了,长这么大头一次吃这样的山楂,但你还别说,还真挺好吃的。”
几人吃完,嘴里都是止不住的夸赞。
张婶子吃完了山楂,还有点意犹未尽,问道:“方初,你们这个是打算卖的吗?”
赵方初点点头。
张婶子又问了问价格,这次赵方初把目光转向了杨冬湖。
杨冬湖道:“我们这个论个卖,一文钱一个。”
张婶子一听一文钱一个,神色稍微有点犹豫,普通的糖葫芦三文钱一串,上头串着五颗山楂。
现在这山楂论个卖,一文钱一个,不怎么便宜。
杨冬湖看出了张婶子有点犹豫,想了想,开口道:“我们的山楂个头大,而且外边裹着的糖霜也没有糖葫芦硬,老人小孩都能吃的。”
看张婶子的表情有所松动,杨冬湖又继续道:“婶子,我们卖一文钱一个,但是您要是一次买五文钱的,我们再多送您一个,您看怎么样?”
村里大多数人都刚卖了粮食,手里都有几个闲钱,像这样的花几文钱买零嘴,哄小孩子开心,也没有不舍得的。
张婶子闻言也没在犹豫,掏出钱袋来,数了五个铜板。
杨冬湖一边示意赵方初收钱,一边用油纸包了六个山楂递给张婶子:“婶子您拿好。”
有了开头,后边卖起来就容易多了。
“帮我也装六个。”
“我也要,我家里小孩多,我买十文钱的。”
“给我也来点……”
第9章 威胁
村里的小孩都相熟,谁新得了好吃的好玩的,总要拿到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那些刚才家里没买山楂的小孩,看自己的小伙伴一颗山楂分好几口吃,馋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缠着自己的母亲央求着要买。
不过多大一会儿,山楂已经卖了七七八八了,人买完也都差不多散了。
杨冬湖看着篮子里剩的不多了,就想着不如多走几步,看看能不能把这些全都卖了,对着赵方初道:“方初,山楂就剩一点了,不如我们多走两步,往大道上走走,哪儿人来人往的,运气好说不定能把剩下的都卖完呢。”
大道是一条平坦宽阔的大路,附近几个庄子的人去镇子上都要经过这条道。
赵方初低着头在数钱,听到杨冬湖叫他,没太注意他说什么,胡乱点点头,嘴里一直念着数,数下来竟有一百六十文。
高兴的扯了一把杨冬湖的胳膊,止不住的摇晃:“冬哥,冬哥,一百六十文,一共赚了一百六十文,咱们一下午就赚了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