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412节(3 / 4)

变了,宇文萨保什么档次,也配跟老子同列?

一场朝会进行下来,看似处理的事情不少,但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却并不多。尤其是宇文泰,其个人名位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虽然如今的宇文泰已经不需要这些虚把式加持,完成废立后个人威望便已经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但这件事还是被李泰留意到了,并且心内不由得嘀咕起来。

待到朝会结束,独孤信便邀李泰同返其家,并且归邸之后便着令闭门谢客,只留下李泰在堂,望着他发问道:“之前我自作主张为娘子认亲,想必你夫妻都觉惊扰吧?”

“虽然知道丈人必应有深意,但也的确惊疑不浅。尤其娘子乍知此讯时,完全接受不了……”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之前见面独孤信一直对此避而不谈,明显是为了安闲下来之后认真说上一说。

听到李泰这么说,独孤信便叹息一声道:“何止那娘子接受不了,家中亦不乏人不能体会。事情或许未必一定要如此,但做了就比不做临事之时多了几分转机,终究还是要人牵事走,而不是事推人行。这一点,想必你该清楚?”

“是不是我荆州本职事务的一些舆情时论受到了非议,也为丈人所闻?”

李泰一边点头,一边又向独孤信发问道。

独孤信闻言后便微笑道:“看来你也已经知道了,我之前不想让你分心兼顾,所以并没有着员告你,只是同太师之间据此有了一些沟通。或许你对此有着更好的策略,不惯镇人家如此行事,但今正是镇人当国的一个现状,有这一层关系在身,要比你在事进行许多努力还要更有效果。”

“我是明白丈人用心,但是那些人妒我之心甚重,况且有的事情也的确是事实而非有意的渲染夸大,所以担心此事未必能收得太大的效果。”

李泰的强大是客观存在的事情,而这一层拧巴的翁婿关系也太过刻意,所以李泰并不觉得单凭此就能让宇文泰对他恢复完全信任、不作限制的状态。

独孤信闻言后又叹息道:“谁又能够想到,南梁局面能够败坏至斯?而你又恰逢其会,仿佛天意垂青、要对你加以成就……唉,儿郎气运势不可挡,若是因折于人情邪计岂不可惜?”

“丈人倒也不必过于忧虑,太师既然主动求与结亲,便说明其心迹仍然未失公正大体。人以诡计离间于我,我也自有谋划以求亲近。稍后几日应该会有一些人事的风波,只是希望丈人能够侧身事外,不要过多涉入。”

李泰心内已经有一个大体的思路,却还担心独孤信干扰搅乱,于是便先提前跟他稍作通气。

独孤信见李泰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便也放下心来,转又微笑说道:“你既然不失应对之计,那我便坐望成事即可,又怎么会干扰呢?”

你最好说到做到!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在心内默念一声,眼下的他的确是需要维持宇文泰对自己的信任,起码也要维持到江陵之战的节点,所以有的法子也或可一试。

第0780章 寄托福泽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仍然是朝会不断、朝事繁忙,各种改制的政令接连发布。

在换掉了不对付的皇帝之后,宇文泰酝酿多时的托古改制终于轰轰烈烈的展开。虽然具有高度总结性的中央六官制改革要到宇文泰去世的当年才会实施,但是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已经先一步推动起来。

李泰只是参加了首日的朝会,算是给个面子,但剩下的时间里并没有再继续出席。与其入朝去欣赏那些不伦不类的改革政令,他还不如待在家里补觉来的有意义。

后三国当中,西魏在政治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当然其他方面也不长,只不过在这方面的动作更大,所以显现出来的也更明显。

其他南梁长于礼法文学、北齐长于制度律令,不过各自都存在华而不实、执行不力的问题,反倒是最差的西魏北周结合实践磕磕绊绊的走了一条路出来。所以说主观能动性才是前进的重要动力,光哔哔不干活早晚得完蛋。

宇文泰的托古改制对人对事的名目改变最大,而抛开这一点,其他方面的进步意义便乏善可陈,等于是把西魏这个政权活活剥皮,但内里的骨肉却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搞到最后这政权既不是拓拔家的,也不是他宇文家的。

后世有人戏论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宇文泰这个鲜卑人却是汉化的,但高欢鲜不鲜卑且不说,宇文泰那是绝对谈不上汉化。就李泰自己的感受来说,眼下的整个长安城中都弥漫着一股倒退反动的气息,恍惚间好像让人回到了北魏平城时期。

不说李泰的个人感受,就连几个参与到制度改革中的核心成员,这段时间里除了必要的朝会事务,也都蹲在李泰家的龙原学馆里埋首经卷、羞于外出。

正好趁着这些人也都在学馆中,李泰便也抽个时间去拜访一下他们,深入的了解讨论一番这一系列改制在礼法层面的渊源和限制,为他接下来的动作而做准备。

其间高仲密又来邀李泰同往看望卧病在床的广陵王元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