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末的法师 第368节(1 / 2)

“赵先生,这里老多日本人的铺头了。你想买啥?买布料衣裳,就去神户纺织。买香料和海味,就去东京屋……”

实际上,济物浦的日本人比赵传薪想象的还要多。

这里至少三分之一的铺头,老板都是日本商人。

这俩鼻涕娃,对济物浦的地形门清,说起铺头来当真是如数家珍。

赵传薪大手一挥:“先去食品和粮店,然后我多跑几趟,带我都逛逛。等完事了还有赏钱,就算你俩下馆子去大吃大喝一顿也都足够了。”

那个个子稍矮的鼻涕娃,开心的说:“买粮食和调味品,那就要去住友商店和丸大商会!”

赵传薪和两个蹦蹦跳跳的鼻涕娃,走入了济物浦的繁华街道。

济物浦确实繁华,因为是装运和贸易交易的枢纽,有大量的外国商船停靠。日本、大清以及东南亚各地,都与大韩有贸易往来。

在街道上,赵传薪甚至能听到关外的口音。

来到住友商店,店员看穿着古朴但很仙儿的赵传薪,带着俩明显街头流浪儿的鼻涕娃,有些诧异。

但还是笑吟吟的上前打招呼:“您好,请问需要些什么?”

赵传薪鼻孔朝天,用英文道:“需要什么?我需要你离我远一点,让我自己看。”

赵传薪曾在神户,和高野真梨子逛过商店,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招待日语。

但他不会说。

店员一听,不但没生气,反而更低三下四鞠了一躬:“抱歉,是我冒昧了,还请您自己慢慢看。”

第268章 种地可不简单

住友商店,主要贩卖粮食,经营日用品。

不得不说,济物浦港口的店铺,有种特属这个时代别样的异域风情。

尤其展柜上琳琅的货物,那些手工艺品留到后世,拿出来随随便便卖个千八百块钱都是少说了。

赵传薪看到了精美的日本茶具,有多层铜片焊接成的茶壶,搜集茶杯滴水的滴水盘。

有取暖或者烹饪用的火炉,酒桶,炊具……

具备浓厚朝鲜风格纹饰的,像路灯那样的灯笼,由一个铜制支架和灯罩组成。

在赵传薪看来,这里面许多东西已经具备了收藏价值。

他先扫了大米、玉米、红黄绿豆等粮食,然后搜刮了一些炊具和手工艺品后,随手在货架上抄了个铜制茶壶,来到柜台:“多少钱?”

毕竟要逛许多铺头,说不得要在陆地和岛上来回很多趟。

他得装装样子,减少嫌疑,不能提前露馅。

他本以为这玩意儿应当没几个钱。

谁料,店员一开口吓了赵传薪一跳:“这位先生,这个铜壶售价125日元。”

赵传薪抽口凉气:“你怎么不去抢?”

店员眼底闪过一丝鄙夷。

口头上却既客气又耐心:“是这样,先生,这个铜壶完全由手工打造。您看这上面的锤纹了吗?这是工匠一锤锤敲出来的,费时费力,在日本只有贵族和寺庙才能享有。”

草……赵传薪这才知道,原来这时候的手工艺品,也同样是奢侈品。

有心想送回去,可最后还是咬咬牙。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只有出手阔绰,最后才能被排除嫌疑。

反正扫的货,价值已然翻了不知多少倍。

便不再犹豫,掏钱付账:“125元,不用找零了。”

店员再好的脾气,也终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出了门,俩鼻涕娃啧啧摇头:“赵先生,这茶壶太贵啦,没必要买的。”

125块钱,不知道够他们吃用多久,怕是要按年来算。

赵传薪肉疼道:“就你懂?我他妈是骑虎难下了。前面你们不用跟着,再给伱俩两角小洋,随便找个馆子吃点东西。一会儿我买完了回来找你们。”

鼻涕娃:“……”

前面的店铺一间挨着一间,鳞次栉比,用不着他俩了。

总带着俩脏兮兮的鼻涕娃,太扎眼。

赵传薪在路边的小吃摊,买了裹着鳕鱼肉的天妇罗,拿纸包着,嘶嘶哈哈的边吃边走。

刚出油锅,还有些烫嘴。

他信步进了走进了提灯屋。

这家铺头就显得文绉绉了许多。

笔墨纸砚,画作、陶器、漆器,姑娘用的着物和彩带等等。

其实就个人而言,赵传薪的性格是偏文艺的,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

所以,他还挺喜欢逛这种商店。

进来后,又是扫货,但这次不多,毕竟不能让这些个人爱好物品占太多空间。

这次他学乖了,出门的时候买了一瓶墨水,果然很便宜。

出门后,又在街边摊买了一碗味增汤,两口干的精光。

店员目瞪口呆的收了钱,赵传薪继续下一家。

接下来是纺织品,赵传薪发现这里竟然有黑色蕾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