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同意?
展昭也觉得这事儿那些礼官不占理,“政事堂的相公们都不觉得官家此举不妥,礼官横加阻拦,他们将诸位相公置于何处?”
他这种对朝中勾心斗角不敏感的都能看出来这是明摆着不给宰相们面子,官家那儿就更不用说了,发下去的诏书还能被打回来,哪个皇帝能受得了这种气?
要是白五爷遇到这种事儿,那些大庭广衆之下不给他面子的全都得挨收拾。
苏景殊小鸡啄米般点头,“就是就是,简直是当衆打官家和诸位相公的脸。”
是不是因为本朝不杀文人,所以文臣们都胆大包天觉得怎麽作都没关系?
还是说被仁宗皇帝给惯的,一个二个的不拿皇帝当皇帝?
也是,仁宗皇帝的脾气那是真好,被朝臣骂的狗血淋头都不还嘴,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仁宗皇帝活着的时候,没准儿礼官一反对他就真放弃了。
但是现在的官家不是仁宗皇帝,人家有自己的小脾气。
“包大人,官家生气了吗?”小小苏莫名有些紧张,“韩相公他们什麽反应?八王爷呢?您呢?”
包拯:……
其实吧,这事儿和他们开封府没有关系,官家喊他过去只是凑个数,他同不同意都没有影响。
而且他当年在气头上骂仁宗皇帝是事出有因,那是正儿八经的朝政,和这些礼法不沾边。
礼法繁琐,没事儿都能鸡蛋里挑骨头找出事儿来吵,有事儿就更不用说了。
他不是礼官,但也对那些较真的礼官敬而远之。
包拯抿了口茶,慢条斯理的回道,“官家的确不太高兴,然後就把带头反对的几个礼官给贬出了京城。”
唉,大过年的你说你干什麽非得给官家找不痛快?
这下可好,官家不痛快他们更不痛快。
公孙策听到这里惊了,“大人,只是几句争执而已,官家真的要把带头反对的都贬出京城?”
寻常都是当官当的不好才会贬,虽然这次是那些礼官太过分,但是就这麽把人贬出京城,政事堂的宰相们没意见?
包拯放下茶杯,只说那些人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