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道,“不过公主,有些老兵恐怕会有怨,您得有个准备。”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显然对即将到来的阻力心知肚明。
赵希若点点头,目光坚定如铁:“我知道会有阻力,但这正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军队里冗员太多,养着些尸位素餐的人,只会拖累大家。选拔的标准要严格,武艺、智慧、品德,一个都不能少。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国家,甘愿奉献,报效国家。”她转过身,背对李将军,目光再次投向校场,语气中透着一股决然。
李将军领命,转身走下高台。不一会儿,校场上响起了低沉的号角声,选拔正式开始。士兵们被分成几组,有的走向比武场,有的被带到一旁接受智--≈gt;≈gt;慧考核,还有的被围在一起回答战场应变的难题。赵希若站在高台上,双手背在身后,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阳光洒在她脸上,映出一抹坚毅的神色,风吹过她的发梢,带来一丝清凉。
选拔持续了一整天,校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兵器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赵希若不时走下高台,亲自查看进展。她看到一个年轻士兵在比武中连胜三场,拳脚凌厉如风,忍不住点头称赞:“这小子不错,有股狠劲。”又看到一个头目在智慧考核中应对从容,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她心中暗自满意,嘴角微微上扬。到了傍晚,第一批名单初步拟定,几十个小头目被选了出来,个个都是军中的佼佼者。
自此,人员精简提炼,已经拉开了帷幕了。改革核心,还是要重塑指挥和战斗体系,那些无法服役的将领也好,士兵也好,赵希若设计好了退役补偿。这个补偿看起来现在压力很大,但是留下来的士兵和将领,战斗力应该会比以前更强。不仅如此,公开招募精兵的告示也已经在写了,不日将会公开,用比较优越的条件,才能吸引更多强有力的战斗成员。
夜幕降临,赵希若回到帐中,点亮桌上的油灯。昏黄的灯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几分疲惫。她摊开一卷地图,拿起笔,在上面勾画着军队的部署,心中默默盘算:精兵简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优化军费分配,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她揉了揉眉心,指尖轻轻按压着太阳穴,疲惫却掩不住眼中的光芒。帐外传来士兵巡逻的脚步声,低沉而规律,她抬头望向帐篷顶,喃喃自语:“这只是开始,五王爷,你会怎么出招呢?”
夜色渐深,五王爷赵德宗的王府内依然灯火通明。密室外的走廊上,侍卫们站得笔直,手握长矛,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密室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赵德宗坐在主位上,手边放着一盏刚泡好的茶,热气袅袅上升。他的对面,李元和张宏分坐两旁,桌上摊着一张军营的简略地图,旁边还有几封密信,显然是刚从外头送来的。
赵德宗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叶,目光却冷冷地落在地图上。他开口道:“赵希若今天在军营里搞什么精兵简政,选拔已经开始了。你们那边进展如何?”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悦,显然对赵希若的动作颇为不满。
李元微微欠身,恭敬地回道:“王爷,我已经派人联络了军中几个靠得住的将领,都是咱们这些年拉拢起来的。他们一听说赵希若要裁撤冗员,个个都坐不住了。我让人悄悄散布消息,说这次改革是要拿他们这些老兵开刀,替换成赵希若的亲信。现在军营里已经有些风风语了,那些中低层的头目人心惶惶。”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只要再加把火,他们自己就会跳出来跟赵希若对着干。”
赵德宗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张宏:“边境那边呢?”
张宏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慢条斯理地说道:“王爷,边境的事已经安排好了。我找了几个信得过的人,都是北乌国那边的细作,平时就混在边境的商队里。这两天他们会动手,烧几座村庄,再留下些北乌国的兵器和旗帜,伪装成北乌军的小规模入侵。消息传到朝廷,赵希若的军费改革必然会受质疑。”他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到时候,咱们再推波助澜,说她的精兵简政削弱了边防,陛下自然会动摇。”
赵德宗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意。他放下茶杯,双手交叠在膝上,沉吟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李元,你继续盯着军营那边,别让赵希若察觉到咱们的动作。张宏,边境的事要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元抱拳应道:“是,王爷。我会亲自盯着,确保万无一失。”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显然对自己的安排颇有把握。
张宏也点头附和:“王爷放心,我挑的人都是老手,干这种事轻车熟路。北乌国的‘入侵’会在三天后传到京都,到时候赵希若的麻烦就大了。”他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赵德宗靠回椅背,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夜风吹过,窗棂发出轻微的响声,窗外的树影在月光下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