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来,大夏集团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可实际上,大夏集团还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但是,现阶段,潘英哲又不敢把大夏集团的潜力,全部释放出来。
在清洁能源这个行业,大夏集团做到了民营企业中的第一,而且是绝对的第一,再释放潜力,就要蚕食那些国企的份额了。
一旦到了那一步,那些国企还会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吗?
另外,在他们这个圈子里,有这样一段话:你有一个亿,这一个亿是你的,你有十个亿,这十个亿也是你的,你有一百亿,这一百亿可能也是你的,但是,你有一千亿、一万亿,这一千亿、一万亿,绝不可能再是你的。
这段话说得有些绝对,现实中肯定能找出反例,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毋庸置疑。
那就是树大招风,当你手里的蛋糕太大了,就会有人过来抢蛋糕。
所以,在没有做好防御前,切勿把蛋糕做得太大。
如果倪光诚还在位,潘英哲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但是,倪光诚已经退了,而且已经退了很多年,影响力已经迅速衰退。
想更进一步,潘英哲只能另寻大树。
他这么积极地来江北,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叶家这棵大树,足够高,足够壮,足够茂盛。
而且,通过对宋思铭,以及叶如云的了解,潘英哲发现,叶家应该是所有大家族当中,梯队建设做得最好的一家。
第二代,第三代之中,都有上限极高的中坚力量存在。
真要靠上叶家这棵大树,不光他这一辈,下一辈,甚至下下辈,都能高枕无忧。
随后,宋思铭把潘英哲请进乡政府的会客室。
由于谈的是塔喀县的事,宋思铭也没有叫乡政府的其他人,就是一对一,与潘英哲交流。
昨天,叶如云已经把塔喀县的详细资料,都发过来了,所以,哪怕宋思铭从来没去过塔喀县,对塔喀县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同时,宋思铭对清洁能源这个产业,特别是风电,光伏,也进行了深入了解。
因此,和潘英哲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怪不得那么多大企业,都愿跑到王寨乡投资。”
一边跟宋思铭聊,潘英哲一边暗自感慨。
他接触过太多政府官员,绝大多数政府官员,更在意的是数字,比如投资多少钱,占地多少亩,能为当地带来多少就业,提升多少gdp等等等等。
但涉及项目的具体内容,他们就闭口不谈了,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在他们看来,那是浪费时间。
可实际上,深入了解项目的具体内容,不但不是浪费时间,还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到建设,到运营,当地政府的配合必不可少,不了解项目的具体内容,根本就配合不到点上,最终的落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但在宋思铭这里,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宋思铭一开口,就知道宋思铭认真对待这个项目了,是真的懂,这种务实,真诚的态度,最能打动投资商。
潘英哲就被打动了。
哪怕倪文昭没有提前打招呼,潘英哲也得把项目投给宋思铭。
唯一遗憾的是,王寨乡这边没有适合大夏集团的项目,不然,潘英哲高低得双倍支持一下宋思铭。
“宋书记,塔喀县的情况,我基本上,已经了解了,这样吧,我回京之后,就安排专业团队,到塔喀县,与叶书记,商讨具体的合作细节,投资规模,先按五十亿来,回头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潘英哲对宋思铭说道。
“可以,可以。”
宋思铭连连点头。
鲍勇思是五十亿,再加上大夏集团的五十亿,那就是一百亿。
而根据叶如云提供的资料,塔喀县过去十年,争取到的外部投资,总共都没有一百亿,甚至连五十亿都没有。
一旦这两个项目成功签约,必然会引起轰动。
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宋思铭留潘英哲吃午饭。
潘英哲也没推辞,在乡政府食堂品尝了一顿特色农家宴,吃完之后,告辞离开。
下午,宋思铭开始整理对口帮扶塔喀县的方案。
一开始,宋思铭的想法,就是单纯地在宣传上绑定塔喀县,借着王寨乡的热度,帮塔喀县做宣传,吸引更多投资商到塔喀县。
这个方案实施起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