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2节(3 / 3)

加入书签

原,同最会忍耐的中原人一起播种、除草、挖渠耕田。

嘴唇干裂过,又长好了。

脚烂了,长好了又烂,烂一阵又好了。

在高原上发烧,跟小王一起被藏民同志赶牦牛拉板车送下山。烧退了,咳一阵好一阵,直到重回中原彻底康复……

画积累了一袋又一袋,后来要用箱子装。

小王的文稿也写满了随身携带的所有稿纸,钢笔写裂了就用铅笔,一根又一根,记录的不止是祖国山河,还有遍地人情。

终于回京时,阿木古楞的老师齐先生捧着他的一箱子画,感慨的不止是画作,还有投注其中的心血与情感。

当随着这些画陪同阿木古楞走过祖国山河、大江南北,齐先生最终选出两幅图:

“其他画交给报社,这两幅我带走了。”

两天后,阿木古楞收拾行装准备离京北上回草原,忽然接到齐先生的电话:

“你的两幅画通过了选拔。

“即将新出的【祖国山河好】系列邮票,一个是5分面额票图,一个是8角面额票图。”

旧时代的邮票除了成为寄递信件的邮资凭证,更承载着时代的印迹,是非常重要的时代风貌、具有历史意义大事件的图片记录载体——足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等。

没有各种电影、纪录片、短视频等丰富形式记录时代,拍几张照片都是大事,且舍不得或无条件的这个当下,邮票的意义是难以言说的。

在某些特殊阶段和环境下,邮票甚至可以用来直接购买特定物品。

画的画作可以印成邮票、参与经典主题邮票设计,实在是一般人不敢奢想的极大荣耀。

而一些参与邮票绘制的人和部分邮票,还将被列入史册,成为记录时代的重要笔墨印迹被永远记住。甚至入馆封存,被参观、缅怀、瞻仰。

实在是过于强烈的惊喜了!

隔日,阿木古楞终于带着这份惊喜踏上归途。游子极度渴望着他的家园,他的小木屋,和他灵魂的归处。

那些旅途中看到的,旅途后收获的,都亟待与某个重要的人分享。

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他的心已经开始唱歌。

建筑师、画家和研究员

方才失速的心跳渐渐恢复,兴奋也平息成了一种幸福感受。

6月底时, 《首都早报》关于祖国故事的刊登,配图在头版占了非常大区块,于文章之上, 先给了所有读者一个视觉冲击, 让每个人读报时都代入着这个清晰的画面,更投入也更有画面感。

随着报纸被运往全国其他有订购的省市,阿木古楞归家所乘的火车也渐渐驶入蒙东草原。

草原研究所的第一座三层小楼已建好,第二座三层实验室也即将竣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