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也是将来的秦如斐,不是现在的秦如斐。
拓跋武不是看不出来秦如斐在紧张,扬声笑起来,“看来本王子还真的挑对人了,晋国太傅的儿子,应该是你们晋国很出色的年轻儿郎,但本王子这幕僚本事也是不小的,之前还险些成了你们晋国的状元郎。”
他那幕僚闻声站出来,先朝裴璋行了一礼,但用的是漠北的礼节,而后看向秦如斐,笑容颇有些意味深长,“这位便是秦太傅家的公子吗,想来秦太傅与秦祭酒定是将秦公子教导得极好吧?或许你不认得我,但在十三年前,我也算是秦祭酒的学生。”
这两人一唱一和的,叫裴璋脸上的笑容顿了顿。
秦如斐听这话大感不妙,生怕这背叛晋国的人连累到秦家,忙道:“你是国子监的学生?”
那幕僚嗤笑道:“曾经是,如今不是。我离开晋国已经太久,如今怕是没人记得我了,但或许提及我的名字,你们会有印象吧。我名高瑭,曾是晋国永安三年春闱会元。”
今年是永安十三年,永安三年,那已经是十年前了。
秦如斐九年前还在宫里伴读呢,对这人没什么印象,低头想问问秦太傅,却听见在座的一些上了年纪的文官嘀嘀咕咕地说起来,“永安三年春闱会元?原来他是那个高瑭!”
谈轻看得糊里糊涂,转脸看向裴折玉,十年前裴折玉也才十岁出头,记不大清楚,但略有印象,“永安三年,是季帧中状元那一年,当年春闱爆出了舞弊案,重考了一遍。”
谈轻立马猜到了什么。
果不其然,在被朝中一些文官揭露过去后,高瑭紧跟着冷笑道:“不错,当年我被卷入舞弊案中,含冤入狱,流放千里,险些丢了性命,我这双手在流亡途中也险些废了!”
他说着回头朝拓跋武躬身一礼,“所幸得七王子相救,让我高瑭入得漠北王庭,为漠北汗王效忠!今日我回到故土,不是要为当年的冤案讨回公道。”他满目讥讽地看着在座众人,“我要告诉你们这些晋国人,是你们不仁在先,而我高瑭已转投明主!”
他这话气到了朝中不少官员,裴璋脸色也沉下来。
拓跋武却抚掌大笑,“本王子也是爱惜人才才会收留高先生,引荐高先生给父汗也是因为高先生有真本事。好过去的事不提了,高先生入我漠北王庭九年,早已是我们漠北自己人。秦公子,你可准备好斗诗了?”
话题又回到秦如斐身上,原本看好他的只是认得他这个人读过他的诗的官员,被高瑭这么一搅和,不少人都寄希望于秦如斐身上,盼着他将高瑭这个叛国贼狠狠碾压下去。
秦如斐是满心忐忑,永安三年的会元,看高瑭这样,估计是真的被无辜卷进去,是有些真能耐的,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胜过高瑭。
谈轻也有些担忧,小声问裴折玉:“你觉得能赢吗?”
裴折玉缓缓摇头,“若这高瑭没点本事也进不了漠北王庭,不过这里可是大晋的地盘。”
那边秦如斐也整理好心情,应道:“不才虽自幼有父亲、长兄教导,但天赋平平,只作得几首小诗,远远不及父亲与长兄十分之一,但高先生要与我斗诗,我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高先生打算如何比?”
高瑭瞥他一眼,正笑着要说什么,帘子后面的太后忽然出声,声音不大,但满朝俱静。
“斗诗由漠北王子提出,诗题便由我大晋出吧。”
拓跋武没料到太后会突然出声,裴璋却像定了心神,重新笑起来,“好,即兴出题,如此一来,对双方都公平,也能看出他们二人谁的才学功底更扎实,七王子怎么看?”
拓跋武皱了皱眉,看向高瑭,见他点了头,才笑应:“也好,那晋国陛下打算出什么题?”
帘子后面有个小太监悄然出来,与总管太监耳语几句,总管太监到皇帝身边说了什么。皇帝愣了下,便笑道:“即兴作诗,诗题自然是越新越好,朕的二皇子宁王近来献上一尊玻璃瓶,剔透纯净,精妙绝伦,朕与太后见之都很是喜欢,便以此为题。”
他话音刚落,便有宫人端着一个锦盒步入殿中。
乍一听到玻璃这两字,谈轻吃了一惊,有听裴璋提到宁王,便往宁王那边看去,正好见到宁王正在宁王妃身侧坐下,原来方才众人都在讨论高瑭舞弊时宁王出去过吗?
可不管是太后还是裴璋,他们都全程坐在那里,就是打着帘子将太后和皇后、公主隔开罢了,全程他们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位子。但用玻璃做诗题明显是太后和裴璋突然有的主意,宁王出去肯定是在替他们办事,亦或者说,是太后让他去取玻璃。
没想到在裴璋这里,太后说话权居然这么大?
谈轻不免惊愕。
裴折玉也有些错愕,微微侧首跟谈轻说:“先前你让我给二哥送玻璃,后来他说太后很喜欢宜嫔拿给她的玻璃,但不忍心夺人所好,二哥就也送进宫去了。这里里寿安宫有些远,想来这是去宜嫔那里借的。”
这会儿宫人已经将锦盒里的玻璃瓶取了出来,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