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显然比锦上添花要大得多,起码依靠这个,庇护住她唯一的孩子德芳,已经足够了。
事实上,王皇后也只是顺势而为,甚至到现在,她也给自己留了余地,只是用两个封号来“问”官家,纵使有逼迫他做决定的意图,但谁也不能说她是在“逼问”。
赵匡胤看出她的算计了吗?
他当然不是傻子。
但这个算计与赵匡胤本人不谋而合。
他难道不知道新帝是自己的血脉更好吗?但德昭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德芳恐怕都活不过自己,之后再生的孩子,年纪就更小了。
“曌庆。”赵匡胤攥住了王皇后的手,“曌庆就很好。”
“但不是曌庆公主。”他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天太冷了,年纪大的人,总是容易生病。”
王皇后的笑意从眼角流出,声音轻得几不可闻:“是啊,很多老人,只需要一场病,就走了。”
赵匡胤为她掖了掖被角,在她耳边温声道:“我会告诉曌庆,这是你为她选的封号。”
“她会感激我吗?”明明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真的达成了,王皇后的心中却升腾起了一种不安。
“朕不知道。”赵匡胤站起身,俯视着自己的妻子,他其实很少用“朕”来自称,“朕只知道,一旦开始,她便没有退路了。”
相较于准备专门为女儿创立一个皇太女之位的赵匡胤,嬴政和刘彻显然并不觉得直接立公主为皇太子有什么不对。
明明两位公主中先起步的是卫长公主,但溱洧公主俨然已经有了弯道超车的姿态。
当然了,这和两个皇帝的年纪,以及他们对自己寿数的预判也有关系。
不过两个朝代信息并不互通。
溱洧即将成为太子,显然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但秦朝的太子可不好做,这辆马车冲得太快,天幕在前方也只点亮了熹微灯火,对于摸黑前进的他们而言,聊胜于无。
相较于被赶鸭子上架的溱洧,卫长公主这边显然更稳扎稳打一些,具体表现在,刘彻真的把她塞进了军中。
至于她能在军中折腾成什么样子,能不能借着之后的战事获得更多军事上的话语权,汉朝君臣都拭目以待。
而唐朝这边,科举改制一事在朝会之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各位大臣磨着嘴皮子,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大公无私,李世民甚至气到在长孙皇后面前口不择言,但回到朝堂上,他看着一个个忠心耿耿的大臣,又不忍心真的像气话里那样杀掉几个以儆效尤。
好在李世民想做的事情,现阶段还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就这样艰难地推进着,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明月这边也是。
好钢用在刀刃上,年假当然是要放在过年请,虽然因为连请五天假和直属领导吵了一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明月的好心情——她们一家人要去北京旅游了!
爷爷奶奶都是无业人员,当然是不缺时间的,爸妈也是跟单位同事好商好量地换了值班时间,才把假请下来,从豫地到北京自驾需要七个小时,带着两位老人显然并不现实,刚好高铁新出了可以带宠物的服务,五个人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高铁去,高铁回。
第73章 宠物托运,典妻制度 关于如何拍年年和……
明月在北京读了四年书, 她最庆幸的就是,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和室友一起,把能逛的景点都给逛了一遍。
剩下那三年, 真是不提也罢。
得益于上学时往返于两地的经验, 以及在东站拉着行李箱狂奔、依旧没能赶上高铁、只能被迫改签的经历,明月带着四人一狗提前了足足三个小时进站。
虽然高铁推行“人宠同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第一次实地操作,明月还是有些焦虑。
按照在网上查到的攻略, 明月提前在app上预约好了宠物托运, 各种证明也都准备齐全,甚至官方说不需要打印的一些资料, 她也都给打印了出来。
想到查攻略时看到的那些吐槽,明月心中对年年的担忧之情油然而生。
宠物托运区的工作人员看出了她的紧张,还特意宽慰了她几句, 说放宠物的地方装了新风系统, 乘务员会全程监控之类的。
但前者她不清楚效果怎么样,后者也只让乘务员看, 不让乘客看,安慰的效果非常有限。
事已至此, 明月也只能在心里祈祷一路顺风,大家都不要出任何意外。
办理手续的时间并不算长, 小狗很快就被送进了宠物转运箱, 工作人员叮嘱她到站后在第4车厢门口等待宠物下车。
叶奶奶的腿经历了两次骨折之后是既走不快又走不远,好在和高铁站的工作人员沟通后, 明爸爸可以带着她提前几分钟进入站台。
诸朝人自进入高铁站起就已经眼花缭乱了。
首先是人多,临近过年,正是高铁站最繁忙的时候, 密密麻麻、行色匆匆的人来来往往,看得诸朝人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