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8章(2 / 2)

点头,引着齐王入座,又替他斟了一杯茶,问道:“殿下此次前来,可是为了凌宜、百越、承平三省的疫病之事?”

齐王听闻,面露惊诧之色。此次疫病扩散至三省,宫中昨晚才得到消息,为避免引起恐慌,消息一直处于封锁状态。

他忍不住问道:“敢问神医是从何处得知的?消息竟如此灵通。”

裴一雪微微一笑,说道:“济世驿站的站点如今已遍布八省,为传递消息提供了不少便利。”

“原是如此。”突然,齐王起身朝裴一雪一拜,“前段时日神医在京城遇刺,乃京城官府过失,本王在此替他们向神医赔个不是。”

“殿下这是作何?圣人千虑尚有一失,京中人流何其多,官爷们纵使眼不眨地盯梢,也不免会有所遗漏,再正常不过。”

裴一雪说完,齐王身体反倒佝得更低。

“这礼神医担得起,此番疫病来势汹汹,若无法控制,大庆恐难逃一场大劫。

齐王赵景琰在此恭请神医,望神医怜凌宜百姓、怜大庆百姓之苦,施以援手。

神医此次若救大庆于危难,往后凡神医所至,玉阶免拜,百官见驾侧立让道,金针所指便是圣意所向。”

这饼画得着实有些大,裴一雪道:“这是圣上的意思?”

“是本王的意思。”齐王眼底头一次迸发出不加掩饰的野心,“暗投疫病之人尚未归案,朝中文武百官皆惧京中遭难,便想留神医在京以保自身安危,父皇也始终犹豫不决。”

裴一雪将人性中的弯弯绕绕看在眼里,却并未说破,没想到齐王倒是说得直白。他思索片刻后问道:“若草民离开,京城当真遭此劫难,殿下便不怕吗?”

“怕,本王怕京城子民也遭此一难,但凌宜、百越、承平三省每时每刻都有我大庆子民亡逝,已容不得犹豫。”

裴一雪暗自思量,问:“殿下可还有何要说的吗?”

相视片刻,齐王开口道:“青州疫病严重,本王心系百姓,夜不能寐,愿与神医一同前往。”

裴一雪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会心的笑容,说道:“明日早朝,仰仗殿下引草民进宫面圣。”

第61章

早朝之上, 百官就派谁前往疫病三省赈灾又一轮争论完毕。

谁也不愿去,都想方设法将政敌推入这险境。

毕竟前一批派往青州的官员,头七已过, 而那方的疫病反倒越发猖獗, 去者几乎等同于赴死。

“臣启奏陛下!”一位五品小官顶着满朝文武和皇帝锐利的目光, 手持笏板躬身出列,“如今凌宜、百越、承平三省疫情刻不容缓,望陛下速速决断,即刻遣徐神医前往疫区,救万民于水火!”

竟是重提昨日已议定、让徐一暂留京城之事。

吏部尚书立刻上前反驳:“徐神医若离京城,幕后贼人对京城百姓伺机下手,危及皇城与陛下安危,届时谁来担当?臣请陛下慎察!”

“徐神医去留容后再议, ”皇帝声音沉沉, 带着一丝不耐,“众卿还是先议定,究竟派谁前往凌宜主持赈灾。”

五品小官的话未溅起丝毫波澜,众人目光再次聚焦于派哪位大臣去赴险。

吏部尚书目光一转,瞥向户部尚书:“若臣没记错,王尚书老家原是承平?想必对承平乃至其余二省的风土人情, 算是颇为了解?”

皇帝闻言,视线也随之投去。

户部尚书王大人即刻出列, 躬身急道:“启禀陛下,微臣离乡已有二十余载,方尚书所谓‘颇为了解’,实乃无稽之谈!”他断然回绝,话锋随即一转, 指向一旁:“若论对三省风土人情之熟悉,微臣倒听闻,杜尚书新结的贤婿,京兆府少尹谢玉书,正是出身凌宜青州!此去凌宜,谢少尹应是不二之选。”

杜衡闻言,面无波澜地步出班列,高举笏板,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凛然大义:“陛下明鉴!小婿谢玉书确系青州人士。若能借此机会为家乡父老尽绵薄之力,为国解难,他定当仁不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