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书将派遣证展示给大家,众人看着上面的单位满眼羡慕。
《燕京文学》是燕京市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杂志,她是被分配到文联,然后再由文联安排到杂志社参加工作。
“文联啊,真是好单位!”
“我也想去文联,怎么就分到了报社呢?”
“你就知足吧,好歹还是干专业相关的工作,我分到我们家那边的大学当老师,要是能留校当老师该多好啊!”
“你想的还挺美,你以为你是玉书?年年考第一?研究生都没考,你还想留校!”
“我们学中文的,为什么要分配到外事局啊?我英语对话都说不流利。”
……
刚刚得知分配去向,学生们吵吵闹闹,绝大多数人都对分配的工作感到不满,这很正常,一山望着一山高。
陶玉书分配到文联,在后世看就是个无权无势的清水衙门,可在如今的大学生眼中看来,这却是个顶好顶好的工作。
同学们围着她艳羡恭维一番后,又讨论起其他人的分配去向,在楼门口闹了好一会儿,有班里同学去吃顿散伙饭。
毕业典礼举行完了,分配派遣证也发完了,从明天开始,大家就要陆续离校。
最后一顿午饭,学生们吃饭、喝酒、唱歌、抱头痛哭……
林朝阳身为家属,对于他们的心情没办法感同身受,但能够理解大学四年积攒下来的友情在分别这一刻所迸发出的伤感与不舍。
傍晚,饭吃完了,同学们依依惜别,有的人已经醉的不省人事,只能由同学送回学校。
陶玉书也喝了些酒,神智还很清醒,但林朝阳还是让她坐在了后座,由他骑着摩托车。
“真快啊,一晃四年就过去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大一开学的那天。”
陶玉书坐在摩托车上跟同学们挥手告别,满脸惆怅,充满了怀念。
林朝阳轻笑着问道:“光记着开学那天?不记得我送你那天了?为你我可是守了半年的活寡!”
本来伤感惆怅的气氛被破坏殆尽,陶玉书恼怒的捶了他一下。
“我回去的时候看你活蹦乱跳的!”
“我隐藏在心里的悲伤你没看见。”
“越说越不像话!”
陶玉书嘴里嫌弃着,胳膊却箍住林朝阳的腰。
燕京一月的风很冷,她将头缩到林朝阳的背后,那背很宽、很厚,可以为她遮风挡雨。
“打算哪天去报到?”林朝阳开着车问她。
“明天吧。”
“这么快?”林朝阳惊讶。
“闲着也没事。”
林朝阳在心里给陶玉书鼓掌。
好好好,不愧是你!
第251章 新手上路
陶玉书的户籍所在地是在燕京,毕业后先得到燕京市教委报到。
毕业典礼后第二天一早,她穿戴整齐准备出发。
““咱们家现在也是双职工了。”林朝阳感叹了一句,又问她:“怎么样?马上要上班了,感觉如何?”林朝阳问。
陶玉书脸色中透着几分兴奋,“感觉很好。”
“祝亲爱的陶玉书同志新的一天工作顺利!”林朝阳玩笑着说道。
“谢谢亲爱的林朝阳同志。”
夫妻俩从家里出来,一个奔向燕大,一个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教委大中专生分配办公室报到。
毕业分配去向都是已经定好了的,所以这个报到属于点卯形式的,所有燕京的毕业生都得走一遭。
出了教委分配办,陶玉书便骑着摩托车往西长安街去。
《燕京文学》原来是在东长安街上燕京饭店后身儿的霞公府街,那里也是老燕京文联所在地,编辑部蛰居在一七里拐弯、盘虬交错的大杂院里。
嗡嗡嗡中,《燕京文学》随燕京文联搬到了西长安大街7号的文化局大院,挨着电报大楼喇叭下面的一隅。
孤零零的文联大楼伫立在那里,陶玉书站在门口,这不是她第一次来文联大楼,但这次的感受却与以往完全不同。
老舍、赵树理、浩冉……一想到那些以前只在书上看到的名字曾经穿梭往返于这里,她如今也马上要成为这里的一员,陶玉书心中便涌出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深吸一口气,陶玉书走入文联大楼,打听着找到了文联管人事的副职赵明伟。
两人聊着天,赵明伟让人帮陶玉书办了入职手续。
过了一会儿有人敲门,赵明伟说了一声“进”,就见杨末推门而入。
“我听人说我们的大学生来了!”进了门,杨末没来得及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笑容说笑道。
赵明伟也笑了起来,“盯的可够紧的,还怕我把你的宝贝疙瘩给藏起来?”
他又对陶玉书说道:“玉书同志,我就不给你们介绍了,你们肯定比我熟。”
杨末说:“那是。”
说笑了几句,杨末对赵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