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文学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许多作家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叙事手法和结构。
他们认为,作者在作品中过于主观的叙述和随时随地插进小说发表一通议论的做法已经干扰了小说的创作。
书中人物变成了作家用来说明和议论的工具,离奇曲折的情节开始在小说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作者不断的打断读者的沉浸感,所以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我写小说,没达到他们所说的‘作家退出小说’的境界,但还是尽可能的把用人物来充当叙述者,以不同的视角来反映多种形式的真实,我是觉得这样出来的作品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林朝阳说完了自己的想法,洪子成几人面露沉思之色。
这时旁边突然响起了掌声,原来是之前一直在跟陈健功聊天的李拓。
“朝阳说的真好,我觉得你的创作理念已经领先了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作家。”
林朝阳自谦道:“说笑了,我这点水平还不够看,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李拓打趣道:“伱就别这么谦虚了,最近这段时间你可又出了大名了!”
“哈哈!最近文学界对朝阳的关注可不低,本来这两年他就已经很出风头了,结果一个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评奖,让大家发现他居然还有个笔名,而且作品质量同样不俗。”
说话的是洪子成,他是研究当代文学的,平时跟林朝阳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但他也是跟大家一样,都是通过《人民日报》报道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文章才知道了林朝阳另一个笔名的事。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这种舆论报道直接带动了《秋菊打官司》和《父母爱情》的受关注度。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两部作品,《人民日报》这回也算是变相为朝阳做宣传了。”
谢勉说这话的语气带着几分调侃,让周围几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的受关注度一直都很高,上一届评奖过后,不少青年作家都因着这个奖项名声大噪,备受文坛瞩目。
今年是评奖的第二届,大众对于评奖的关注有增无减,结果《人民日报》曝出林朝阳一人双奖的新闻,立刻将大众的关注吸引过去了大半,让林朝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不仅是他本人,包括他的作品也是如此,民间许多读者都对林朝阳一人双奖背后的作品充满了兴趣,这也就造成了最近这段时间许多读者争相阅读林朝阳作品的情况。
众人的话题持续了半天,一直围绕着林朝阳和他的作品。
这些老师可都是燕大中文系的中坚力量,这个国家文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听着他们对林朝阳的褒奖和赞扬,陶玉墨心里莫名的有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第139章 只要钱到位
朋友们过来祝贺夫妻俩乔迁之喜,这个周末,华侨公寓的家里热闹了大半天的时间,最后大家尽兴而归。
又一个周一,林朝阳正上班,被传达室的谢师傅叫了过去,说有他的电话。
他还以为是哪个编辑想跟他约稿,没想到打电话的居然是谢靳。
之前两人在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授奖仪式上见过面,当时只是寒暄了几句。
谢靳打电话来是想跟林朝阳约个时间见个面,林朝阳欣然应允,把见面地点约在了华侨公寓的家里。
他白天要工作,进城又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只能把见面时间安排在了晚上。
最近陶玉书又开始忙着《天下第一楼》的排练,所以晚上回来的比较晚。
谢靳是坐着一辆吉普212来的,他来的时候林朝阳正在准备炸酱面。
“谢导,一起吃点?”
林朝阳的语气熟稔,仿佛招待老朋友一般,谢靳笑了笑:“好啊,正好晚上没吃饭。”
一人一碗面条,秃噜着几分钟便吃完了。
吃完了饭,林朝阳给谢靳泡了杯茶,“招待不周。”
“本来是想请你吃顿饭的,反倒是蹭了一顿饭。”
“下次有机会您再请回来。”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
两人闲聊着,林朝阳才知道了最近这段时间谢靳正在筹备他的第12部电影《天云山传奇》。
谢靳是沪影厂的导演,自五十年代执导电影以来在国内外收获了众多电影奖项。
在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之前,他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聊了好一会儿,谢靳说明了他今天的来意。
“你得奖的那篇《牧马人》,我想把它拍成电影。”
林朝阳对谢靳的话并不感到意外,他的小说来自于原本的时空里《灵与肉》,这部小说后来才被谢靳改编成了电影《牧马人》,并在上映之后广受欢迎。
“成啊!能改编成电影也是好事,剧本这方面需要我参与吗?”
林朝阳如此痛快的表态让谢靳有些意外,他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