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临安不夜侯 第1227节(1 / 2)

杨沅其实心里是有点担心的。

他担心跳出个愣头青,当众斥骂他贼子野心,目无君父。

那就尴尬的很了。

心细如发的辛弃疾自然也想到了。

他提着刀,带着早就得了他嘱咐的山东兵,就守在丞相车驾四周。

这时真要有人冲过来,哪怕是想热烈欢呼,欢迎杨丞相大驾光临什么的,只怕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能被他们给剁了。

辛弃疾以汉人自傲,却不代表他对赵宋皇室忠心。

他生长在济南府,压根儿就没有沐浴过赵宋皇恩,对老赵家哪有什么感情。

被赵宋朝廷利用,逃窜于山东各地时,更是不知道骂了多少声狗皇帝了。

他当然只忠于杨沅。

所以,今日这个下榻行宫的提议,他不管是出于王留守个人的主意,还是建康官吏们的意思,他都故做莽夫之态,帮着杨沅应承下来。

你不亮出明确讯号,让想要拥戴你的人如何站队呢?

好在,一路行去,倒也没有冒出这么一个人来。

大宋思想开放,君权威严,上不及汉唐,下不及明清。

再加上自赵构以下,这些皇帝中,也就赵瑗昙花一现了下。

其他几位皇帝,那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实在叫人爱戴不起来。

建康做为陪都,自然是有行宫的。

但是,除了赵构南渡后,曾在此处小住过一些时日,此后便再无一任皇帝来过这里了。

这处行宫就在秦淮河畔,毗邻建康府学(夫子庙),是建康最繁华的地方了。

这处行宫,其实底子是南唐皇宫,也就是李后主和大小周后居住过的地方。

南唐皇宫在战争中有所损毁,但不严重,因此修修补补一番,就成了大宋的一处行宫。

倒也正符合天子的建筑规制。

进入行宫之后,杨沅便吩咐众文武官员各自散去,只留张孝祥、温泫臣、王瑞琦,也就是陪都的一二三把手留下。

杨沅没搞什么盛大的接风宴,刚刚下榻,就开始商措战局了。

杨沅让三人先喝茶歇息,自去沐浴一番,换了身宽松的道服,也不系带。

他的头发也只使一根白玉簪高挽着,趿着木屐,飘飘然颇有魏晋风韵,便去见他们三人了。

虽然只有四个人,各种精致味美的菜肴,倒不下几十道。

只不过,每一样吃几口也就没了,倒也不用担心浪费。

侍候在旁的侍女只有一人,约摸十六七岁。

此女生得面目如花,挽飞仙髻,月眉弯弯,眼波媚丽,瑶鼻儿精巧,似似象牙雕琢一般,红唇一线,微微上挑,宛若画中仕女,却比画中仕女多了几分活色生香。

就连阅尽美色的杨沅见了,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金陵果然不愧是金陵,好一位灵秀婉媚的佳丽。

王留守赔笑道:“丞相要议军机大事,不好使太多人侍候。此女绝对信得过的。”

杨沅看了那少女一眼,捧着鹤颈酒壶,俏生生侍立一旁,十分的乖巧,便点了点头。

杨沅一路行来,就和辛弃疾反复探讨过对金局势。

杨沅的眼光,自然不仅放在战区一隅,他是从全局考虑的。

大宋对金国之战,越是打的干净利落,越是占了上风,西夏局势越容易解决。

如果长期处于僵持阶段,甚至打了大败仗,西夏那边刚刚被他唬住的那些叛将,就难说会有什么反应了。

而且,杨沅还考虑到了新金。

新金在面对金国时,一直是大宋的盟友。

不过,这几年,原本牢不可破的铁杆盟友,也开始渐渐摆脱大宋的控制,变得不那么听话了。

如果杨沅这边对金国之战打的太过辛苦,以致元气大伤,那只怕就要给新金做了嫁衣。

所以,利用完颜亮亲征这个机会,若能把他留下,就可以避免付出重大代价。

杨沅说明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张孝祥、温泫臣和王瑞琦就知道该从什么方向提出构想了。

温泫臣在利州东路的时候,一直受到郭家的制衡。

及至迁转利州中路,又受到时寒的压制。

这一次杨沅把他调到江东战场,温泫臣其实是有点沮丧的。

因为他不觉得自己有机会立大功。

因为在他前边,还有个淮西军,邵宏渊会允许金军突破他的防线,杀到建康城下么?

不过,一听杨沅有“关门打狗”的意思,真要是这么做了,那他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温泫臣登时兴奋起来,开始滔滔不绝,不断讲述他的战略构想。

张孝祥和王瑞琦都不是庸人,于战术上当然远远比不了他这位西军帅臣,但是从战略角度去分析问题,便大有发挥空间了。

再加上他们二人不时进言,一个相对完善的军事计划,就渐渐成形了。

四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