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给燕王加九锡,这不是昭然若揭了么?
只要三衙禁军在手,吏部、枢密院、兵部、政事堂把握在自己人手上,给燕王加件袍子,那不是早晚的事儿。
想到这里,吴挺马上从善如流。
反正,首倡者是我。
这份功劳,谁也抢不走了。
杨沅道:“好啦,本王把该透的底儿,都透露给你们了,这回安心了吧?”
见吴挺、辛弃疾等人露出安心的笑容,杨沅摆摆手道:“如今,你们还要辛苦一些,牢牢守好自己的位置,以免变生不测。”
众将领立刻爽快地起身,纷纷向杨沅抱拳施礼。
辛弃疾说话很艺术:“大王放心,末将等定看护好这江山社稷,断不容它有失!”
政事堂里,魏良臣、陈俊卿、陈康伯此时刚刚准备下值回府。
结果就看到一群武将,呼啦啦地冲进了杨沅的签押房。
陈俊卿和陈康伯见状,脚下一转,便从准备往外走,去了魏良臣的签押房。
三人站在窗口,远远看着杨沅那边的动静,直到吴挺、辛弃疾等人兴高采烈地离开。
三位宰相一言不发,沉默地站在那里。
他们无从去分析杨沅此时的心态,也不需要。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太明白一个道理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很多人,是身不由己的。
陈俊卿沉默良久,道:“魏相公怎么看?”
魏良臣缓缓道:“老夫今年六十有七了,年迈体衰,早已不堪重任,已不只一次乞骸骨。
可眼下国家形势如此,说不得,也得撑着这老迈之躯,再干几年!”
老宰相这番话,态度已经十分明显。
陈康伯道:“不知,紫岩先生,是何想法。”
他说的紫岩先生,就是张浚。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先生。
魏良臣轻轻一笑,道:“德远六十四了,比老夫年轻些,也有限。
不过,他素来忠耿,想来是不会在这危难之际,弃国家而去的。”
陈康伯点了点头,看了陈俊卿一眼,淡淡一笑:“某与德远同岁,既然魏相公与张相公还愿以老迈之躯,为国效力,某自然也是责无旁贷。”
陈俊卿轻笑道:“长卿兄看我做什么呢?我比诸公年纪更轻,自然也不会轻易求去。”
这二陈同为宰执,近年来政见却有些不合了。
陈康伯更激进一些,陈俊卿更保守一些,处理国家大事,自然渐生矛盾。
在历史上,虞允文就是陈康伯器重并提拔重用的,但是陈俊卿后来做为左相,却是与右相虞允文冲突激烈,甚是不睦的。
原因也在于此。
不过,眼下看来,眼看一颗凶焰炽腾的凶星将要升起,他们却是要摒弃前嫌,联手守护这大宋江山了!
第863章 一日一旨
杨沅并不知道那几位老宰相,正在忧心忡忡地考虑着大宋帝国的未来。
他们一辈子做大宋的官,其中还有北宋时期的进士。
已经是土埋脖子的人了,你想让他们改变观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杨沅虽不知道,可他纵然知道了也不在意。
他很清楚,当他横下心来想做些什么的时候,古人的那套价值观念,是约束不了他的。
当那些道德规范不能成为他的枷锁的时候,他就会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那些大将军一样的人物。
他的刀把子里,才能出政权。
那些有的没有,不过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不过是给士大夫们提供一块遮羞布。
有,固然好。
没有,也不影响什么。
再者说了,李师师还在以大儒……大宗师……
不!现在俨然已经是半圣的木易先生的身份,在给他造势。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不不不,辩的不合我的心意怎么办?
我自己做大儒,自己辩!
更何况,杨沅所没记住的是,这几位老人家年纪都大了。
在本来的历史上,也就这两年的功夫,他们陆陆续续也就该归西了。
杨沅哪怕是真想更进一步做些什么,也需要时间培养更雄厚的班底,需要养望、需要造势。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就这段时间,就足以耗死这些老人家。
杨沅回府,刚刚换了一袭道服,正想和鹿溪说起要和钱家结亲的事儿。
忽然,大壮就跑进来禀报,说是有四位官员造访。
杨沅一听四人名姓,便让大壮把人带去书房。
这四人,就是萧毅然、卢承泽、范成大、虞允文。
居移气,养移体。
这四位现在气度与往昔已经大不相同了。
萧毅然和卢承泽是天官衙门手握重权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