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临安不夜侯 第1124节(2 / 2)

不知可由何人出任,还请天子示下。”

赵愭把脸一沉,故作不悦地道:“杨卿出镇潼川之前,虽然挂着右谏议大夫的官职,但朝中职司,一日不可或缺,早就有人补缺上去。

杨卿卸任既可,此职本无空缺,无需再任。至于川陕暨陇右宣抚使……”

赵愭看向杨沅,道:“朝中还有何人比杨卿更加熟悉这三地事务?

朕封杨卿为王,是因为杨卿的功劳。

杨卿正当而立之年,还要大有作为之时,难道就此闲适养老吗?

这川陕既陇右宣抚使,仍由杨卿遥领便是。”

杨沅哑然失笑,听前半句,他还真以为这小皇帝毫无芥蒂,仍然要重用他。

只是不放心他领兵在外,所以要加一道限制。

如今这“遥领”一出,果然是个面子工程罢了。

一见杨沅忍不住失笑,赵愭也是心中微虚。

他便清咳一声,加补道:“杨沅封王,食邑万户,再加一千户,赐‘三不朝’!”

群臣听了,又是一种骚动。

一些以为杨沅就此要远离朝政的,都以为当真是圣恩隆宠了。

所谓“三不朝”,就是指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放眼整个大宋历史上,有此殊荣待遇的,也只岳飞一人而已。

现在,又多了个杨沅。

第827章 市井王爷

杨沅受封燕王,也就注定了他以后只能长驻临安。

不过,杨沅还有遥领川陕暨陇右三地宣抚使的官职。

虽然小皇帝不可能再放他回去亲自带兵了,但他却还是可以参赞军机的。

其实对于削了杨沅的兵权,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是赞同的。

这里边包括一直对金国持比较强硬态度的首相魏良臣。

魏良臣倒不是针对杨沅个人,而是不管是谁,如果他的履历与杨沅一样,如果他有杨沅今日这般权柄,魏良臣都赞成削他的兵权。

对于兵权的重视和忌惮,已经是深植于大宋文臣骨髓中的一件事情了。

……

大朝会之后,小皇帝和赵璩马上又召开了一个小朝会。

这个小朝会,要就大宋目前对外形势进行一番探讨。

这种涉及军机的重要大事,是不可能在朝会上让文武百官全都听到的。

杨沅注意到,在这小朝会上,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生面孔了。

而以他的地位,以前够资格参加这种小朝会的,就不可能有他不认识的人。

显然,小皇帝的人已经开始走上重要官位了。

由小皇帝亲自主持的这次小朝会,最终讨论结果是:

西夏近来频繁有人造反,所以需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对西夏地区进行一番经营。

金国这边既然有鞑靼人参战,可以用断绝军援等手段,迫使新金帝国加大对鞑靼人的讨伐力度。

目前宋强而金弱,所以宋国大可不必急于求成,轻率启动对金的全面开战。

宋国已经持续了近一年的战争,消耗太大了,完全可以休养生息一番,再重新组织对金作战,收复故土。

这些道理,至少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杨沅看着那些首先提出这些策略,又群起响应的生面孔,便晓得朝廷如此决策,不仅仅是出于对宋金两国实力的评估、以及天下大势的分析。

随着新皇帝的诞生,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也在崛起。

这个围绕着新皇帝而生的新的利益团体,需要一个升迁晋职的理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