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让他进来。
韩强推门而入,看了看,道:“克勤也在呢。”
范克勤指了指桌上的东西,道:“你瞅瞅。”
钱金勋也道:“刚刚缴获的日谍电台,密码本,还有一段加密过的信息。你是这方面的行家,看看怎么回事。”
“嗯,我看看再说。”答应了一声,韩强将这些东西都看了一遍,道:“这个电台就不用我说了,跟普通的电台用法都是一样的,就是长得奇怪了点,有很强的迷惑性。我曾经见过类似的比这个做的好多了。那时候我还在学习,我的老师带我去了一个酒窖,当众拔开木塞子,倒出了红酒。而后再用发报器,连接了下面的一个像是虫眼的地方。他一说我才知道,那其实是个电台。橡木桶是两层,上面真的装着酒水,下半截装的则是电台。”
跟着他用手点了点那本《隋唐》道:“这本书不厚,一共也就不到十万字,但里面都是大量的古言,因此生僻字什么的较多,他就算是发一些比较古怪的字眼,也能够在里面找得到。这个书当成密码本子,选的确实很妙。”
范克勤和钱金勋两个人最关心的就是那一小段信息,是以指着那个笔记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这个呢?”
韩强很干脆的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跟鬼画符似的谁能知道是什么。不过看他们的排列顺序,应该是一段话,具体内容……要是不知道这段密码是根据什么编写的,那基本不可能破译的出来,除非撞大运。”
现在这个案子已经快收尾了,该抓的也都抓了,是以到是不用再跟韩强保密,于是跟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来龙去脉,范克勤最后说道:“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第375章
范克勤道:“这个加密信息,是大久保孝允,吩咐山口吉宗这小子在撤退时才能发,这是为了什么?现在关系到这个案子的人,我们可以说是全都抓了。没人能够和这个加密信息产生关联,那就是说,还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人,或者一群人就在本地。毕竟他要发这条信息的平台,是咱们重庆当地的民生日报。外地的话,如果要看见这份报纸,也不是不行,但只能是托人捎过去,或者让本地人邮递等等手段,这在时间上要延迟很多。是以这个加密信息有级大概率,联系的还是在咱们重庆潜伏的日本间谍。”
韩强听罢,说道:“这个分析在理。而刊登在报纸上,可比用电台联络保险的多,因为只要用电台,咱们就有大概率捕捉到,日谍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究竟能不能破译他们的通讯。但报纸就不一样了,谁知道那段信息是用来联络谁的。只是……不如电台那么有时效性。”
“时效性。”钱金勋听了,点了点头,道:“老韩这句话提醒了我,他是个单线间谍,除了在太阳神饭庄藏匿了一段时间,那他什么时候完成任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撤退,更是不清楚。那么也就是说这个大久保孝允给他的信息,什么时间他撤退就什么时候发,是不是就说明,这段信息是启动这个计划的后续?”
范克勤想了想,说道:“嗯,同意,大久保孝允没有说让他到了重庆就发,而是撤离的时候发,那么这个信息,真的有大概率是后续计划了。最关键的是,只要让他发,那就一定跟这次的任务有关。”
他说完之后,三个人一起沉默了片刻,钱金勋道:“如果这小子任务完成了呢?怎么才能跟这条保密信息有关联?”
韩强道:“比如他……我是说比如啊,比如这小子知道了委座,或者闫长官的府邸,完成了任务,用电台将这条信息发回了总部,然后立刻撤退,同时将这条加密信息刊登在民生日报上……会起到什么效果?我怎么有点想不明白呢?”
范克勤抽了口烟,将剩下的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道:“可能性太多了,但无论如何一定是让人看见的。”
钱金勋道:“我同意你之前的说法,是给本地人看的,那看了之后……什么意思?”
范克勤道:“启动他?老韩,你估计一下这段信息大概多少字?”
韩强道:“不会多。我知道有一种方法,提前设置好,比如说一个加号,就代表一队人马。但顶多就是如此了,因为一个符号没法代表双重意义,或者太多的字句,要不然可能连编写密码的人也会认不出来了,所以这段信息我感觉顶多也就……二十字,甚至不到!”
范克勤沉声,道:“二十个字,甚至不到……嗯,看这段信息的人一定认识这套密码,那既然这么短的字符,应该不至于是约定接头地点这种常规的信息,不然太过于死板,反而不利于安全。而且编写这种密码的人,也不可能大范围应用,一旦用的太多太广,一样会被我们所知。这次也确实是我们第一次碰见这套密码,也算是佐证。那么用的人不会多……直接查大久保孝允,应该会有所收获,要学这套全符号式的密码,可不会用太短时间啊。谁跟他接触的时间较多?最好能有名字,或者影像信息。而这个名字和影像只要出现在本地,那么谁就一定是接收这段信息的日谍分子。”
韩强一怔,拍了拍范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