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还有两个房间都拿来放桌子了,顶上还装着吊扇,比以前的舒适度更好些。
以前夏天家里来人,王超娘少不得要念叨费电,还要费煤火烧水给这些人喝,还要看她脸色,有时候她还会把风扇关了,打牌的人嘴上不说,心里是很介意的。
风扇一开,谁都不爱,桌前就坐满了爱打牌的人。
“菊子姐,你以后就常在这边了?”
“在这边在这边,跟以前一样,水在那边,自己拿杯子倒,免费的。”菊子笑盈盈的招呼着客人。
城里也有茶馆,但绑定了消费,在那边打牌要按人头收费,农村人不习惯那种消费的,大家都觉得花了冤枉钱。
菊子这里倒是不收盘子钱,但店里卖方便面卖冷饮还卖茶叶蛋,零食烟酒冷饮,一天到晚下来这里来来回回人也不少,一人哪怕消费一样,也不少钱了,更何况有些人关系好了,日常买东西也都喜欢上她这里来买。
她这边现在的位置好,周围还有米粉铺子,她跟米粉店的老板也谈妥了合作,她店里端走一碗米粉,给她两毛钱的回扣。
米粉店的老板也自然是乐意的。
虽说利润不如卖泡面,但菊子做生意不是光看这些,她还很热情的跟人家讲:“现在这里好多了,周围还有米粉铺子,你们要是不想吃泡面吃零食,就去旁边叫一碗米粉。”
不过米粉卖到中午也就不会卖了,剩下的时间没的吃的,照样还是会来她店里买。
但菊子这样一来,给人感觉就蛮好的,人家也没说不能在外头买东西吃。
“那以后我们还来你这里玩。”
话是这样说,但同样的东西卖一样的价钱,能在菊子这里买的,就尽量去照顾她的生意。
楼小乔去复读学校考试的那天,就看到菊子正在店里忙着收银,王菁菁跑进跑出的帮妈妈收拾东西,出来的时候看到楼小乔,还高高兴兴的跟她打了声招呼,母女两个凑在一起说说笑笑的。
她没问菊子过得怎样,因为她知道菊子肯定过得不错。
高考已经结束,复读班也开启下一年度的招生。
楼小乔到复读学校的时候,负责招生的老师很是意外的盯着她看了好几眼。
“多大年纪?”男老师看着年纪不大,说话的语气并不算太好。
楼小乔接过他递过来的表格:“二十八。”
男老师又抬起头看了她一眼,眼中的疑惑和鄙视快要溢出来了:“这么大年纪了,考了多少届了,你以前哪个学校的?”
楼小乔头也没抬的填写表格:“我之前没读高中,自学的,第一次考。”
“”
男老师是专门负责接待这些报名的考生,什么人都见过一些,像楼小乔这样的大龄考生却是第一次见到,他有些不确定的问她:“你是给家里亲戚报名的吧?”
楼小乔:“给我自己报名。”
这样的对话再继续进行下去,她没尬死男老师倒是不自然起来,表格填完之前,男老师还没把自己一肚子的疑惑问完,等楼小乔把手里的表格递了过去,又冲他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过后,最后他才说:“我们学校是有考试门槛的,文本费二十,交钱报名,学校会公布考试时间。”
不是诚心想报名的人,会因为二十块钱的门槛就不考了。
楼小乔都没犹豫,掏出两张十块钱。
男老师看她交钱时爽快的样子,撇了撇嘴,二十块的报名费并不便宜,既然有人愿意当这个傻子,他当然是没什么意见的了。
以前学校没有设置报名费这一项,结果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跑来考一考,后来发现参加考试的人里面,竟然有还没有参加过考试的高考生,后来学校就加了文本费这一项,有效过滤了一些跑来拿他们入学考试当试金石的人。
开玩笑,六门课,不仅出卷很辛苦,改卷子也是很费神的。
楼小乔交完钱,又问了几个问题,比如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问完了以后才出门,没想到还没走出大门口,就碰到了一个老熟人。
此时的露露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身形,她原本打算要参加高考的。
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个原装大学生,参加高考应该很有优势,结果看了几天书发现越看越困,这才发现高考于她来说也是一件难事,万不得已下,只能找了这么一份工作。
毕竟现在已经没有了钓凯子的资本,如今她要改头换面换个形象,跑来学校当个老师,给自己镀镀金也不错。
见到她来,孙老师笑着跟她打了个招呼:“顾老师,你来了。”
两人都是学校负责接待工作的岗位,算是行政岗位吧。
只是别人叫一句老师,并不曾担任教学工作的露露,此刻也是有点虚荣心的。
虽然说这家机构的老师没有编制,但胜在收入不错,工作强度也不大,她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也是拖了熟人的关系。
露露跟孙老师寒暄了几句,就问起楼小乔来:“刚才那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