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915节(2 / 3)

诸多蛮部助阵,还在太原府招兵买马。而今安南军心涣散,殿下若是走了,谁去讨灭那申贼?”

文官们这才想起来,还有个叛贼未除,确实不能让明军马上离开。

又联想到苏宪诚和郭颖的下场,安南官员们纷纷跪下:“臣请豫王殿下摄政!”

谢洪作揖道:“殿下,众意难弗,请屈尊留下。”

朱康纠结叹息:“但苏宪诚说得也有道理,孤乃大明亲王,爵位比安南国王高一等。孤若留在这里,恐怕于礼不和。”

太监杜乙也能参与朝会,他按照剧本说:“殿下可纳娶黎太后,这样就成了国王之父。以王父之身摄政,正好名正言顺。”

这个太监虽然重情义,但也并非傻子。

他害怕朱康离开了安南,黎太后会因为倒戈之事,迟早要找他算旧账。必须把朱康留下,才有人能够压制黎太后。

因此,当谢洪找到杜乙,让他在朝会上配合时,杜乙没有多想就满口答应。

众臣虽然觉得很离谱,但还是齐呼道:“请豫王殿下,留下来做安南王父摄政王!”

至于朱国祥娶了杜太后,朱康却娶杜太后的儿媳,这种违反伦理的辈分问题没人敢提。

朱康感慨道:“诸位盛情挽留,为了安南百姓,我只能暂时摄政几年了。”

突然,朱康又为难道:“我带了许多官吏和将士过来,他们都是孤的属官和卫队。孤既然留下,他们却如何自处呢?”

安南文武,都不再说话。

他们被迫挽留朱康摄政,却不愿朱康带来的随员分走官职。

朱康看向谢洪。

谢洪微微摇头。

朱康说道:“退朝!”

半个月之后,申利率领叛军顺流而下,接连攻破沿途州府,已经逼近天德府城。

天德府城,距离朱康与杜英武决战的地方,只有一江之隔而已。

距离首都升龙府,已不足百里!

历史上,杜英武第一次派兵征讨,被申利的叛军打得大败。第二次征讨,是杜英武亲自率军,才把申利击败迫其逃走,最后逃到南宋被邕州官员抓获。

朱康在谢洪的建议下,故意不出动大明将士,把安南智明王派去领军讨贼。

智明王李阳贞连杜英武都不敢反对,这种怂包带兵能有啥结果?

两军在天德府城外决战,李阳贞大败而走,只带着几千残兵过江,死守北江路城不敢再出。

申利顺势攻取天德府城,从自称“平王”升级为“平皇”,居然直接在天德府城登基称帝。

安南群臣大骇。

天德府是整个安南,最富庶的地方之一,那里的农田肥得流油,就连宗室在那里都有封地。

不断有官员请求朱康派兵,朱康却说大明将士没有安南身份,实在不方便再派出去打仗。

反复拉扯十多天,安南贵族和官员终于服软,同意朱康带来的文武在安南做官。

朱康于是宣布改制:

“安南制度,不伦不类。既有实权三公来主政,又有六部存在,却无中书门下省。汉不汉,唐不唐,宋不宋,传到大明只会被笑话。”

“今后三公转为加官虚衔,代之以大明的内阁制。谢洪为内阁首相……韩京为枢密使兼兵部尚书……”

“既为大明属国,安南不能再称大越,安南国王不能再称大越皇帝。宫内起居史料,朝野相关碑刻和公文,有大越字样的通通都要改正!”

这一套改制,激怒了很多安南文官。

但也趁机拉拢了很多文官!

率先表态支持改制的官员,通通获得提拔。最早投靠朱康的武将,也都获得了提拔,并且朱康还跟他们联姻。

甚至有两个文官的儿子,被推荐到大明太学读书。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又学会了汉话,有很大几率留在大明做官。

儿子在大明做官,这足够安南大臣吹牛逼。

第935章 花痴太后

智明王李阳贞虽然野战不行,但领着几千残兵守城却还可以。

申利在攻占天德府城之后,登基称帝大肆封赏功臣。随即跨江作战,强攻北江路城二十余日,几万打几千硬是啃不动。

啃得动才怪了。

叛军当中的绝对精锐,是几百个借来的大理兵。既不是段誉的朝廷部队,也不是权臣高氏的部队,而是大理秀山郡董氏之兵。

其次就是一千多蛮兵,来自安南、大理交界带的山区。

剩余部队,要么是临时招募的农民军,要么是智明王吃败仗时被收拢的溃兵。

这种混编杂牌军队,野外作战还能凭借一股血勇冲锋,攻城作战是绝对不可能拼命先登的。

见久攻不下,大理将领董义成,找到叛军首领申利说:“昨日收到郡守(董氏世袭大理秀山郡守)来信,催促我早日带兵回去,三十七蛮部又蠢蠢欲动了。”

申利惊道:“将军怎能此时撤军,当一鼓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