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854节(1 / 3)

那是他在工部的绝对心腹,河堤、仓库、城墙的质量,肯定不会出任何问题。

都不是傻子,修建国库若敢偷工减料,根本就无法通过验收,到时候要掉一堆脑袋的!

但还是能够从中捞钱。

秦桧也没想过捞太多,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每月拿到三四千贯即可,有时候甚至只能拿一两千。

当然,如果某月的孝敬钱太少或太多,秦桧也要查看一下账目。甚至以监督工程为由,亲自跑去工地了解情况,防止下属背着他乱搞事情。

……

“唉,又是天灾!”

朱铭看到这种奏疏就头疼,在内阁票拟上朱批一个“可”字。

还没入秋就四川大地震,川北栈道都震坏了。接着又是连日暴雨,长江、汉江皆水位猛涨。洪汛刚过去,又来几场秋雨,再次弄出洪水来。

具体的四川报灾文书,直到现在才送来。

赈灾工作自有地方官负责,包括灾后修复栈道与河堤。他们无非是申请明年减免赋税,以及拨一点灾后重建的工程款。

朱铭把所有奏疏批阅完毕,发现居然没有胡乱讨论地震的。

对此,朱铭非常满意,终于不搞天人感应那套了。

历史上的这次地震,经略四川的张浚,还专门给赵构写信。请赵构亲自写一篇祈文,然后在四川祭祀祷告,以此来安抚当地军民——当时四川重税养重兵,地震发生之后,差点搞出兵变和民变。

赵构回复说:“暴雨地震,肯定是重兵在蜀,征发剥削过度,民怨太大而导致。你好好以德政安抚百姓就行,祭祀祈祷有什么用?”

别的且不论,就搞封建迷信来说,赵构此人是非常理性的。

主要是因为宋徽宗搞得太离谱,赵构对宗教、祥瑞、天人感应非常排斥。在他统治期间,拆毁了大量佛寺道观,没拆的也通通征收重税。

就在朱铭准备下班的时候,一个通政院官员匆匆赶来求见。

“陛下,江西密奏。奏章封纸上写着民变字样。”

去年新上任的起居郎,闻言脸色一变,连忙把已经装好的纸笔又拿出来。

朱铭的表情也极为难看,自己登基第二年就闹民变是什么鬼?

奏疏是吉安知府李邴写来的,声称永新县有数百农民闹事,由于县令处置不当,农民被打伤十余人,又被抓进大牢上百人。矛盾激化之后,有暴民煽动起事,混进县城杀官造反。

继而又将两个大族灭门,裹挟数千人杀向吉安府城。

吉安府有五百驻防军,闻讯赶去镇压。一战大败乱民军队,而且生擒贼酋。

看到这里,朱铭的肺都快气炸了。

几千农民造反,这他妈得多大的民怨啊?

接着,知府李邴又详细介绍前因后果。

他说自己是年初调去吉安的,到任大概五个月,有人暗中投书府衙,而且直接扔进他的后院。

书信匿名举报前任知府颜歧,称此人在摊丁入亩过程中,勾结大族胡乱清丈田亩。大族的田产多有瞒报,还将这些田产,算在中小地主头上。而且有人去布政司、按察司举报过,省里派去调查的官员敷衍了事。

李邴感觉事情重大,于是自己暗中派人调查。

但他新官上任,没有多少心腹,本地官吏又信不过,只派了几个忠仆去走访。

因为秋粮征收,调查工作有所耽搁。

又因布政使去金陵开会,回来就让各府县组织移民。移民的消息传开,被有心人造谣夸大。再加上摊丁入亩有问题,导致许多百姓被虚增赋税。于是就有人到县衙闹事,结果事态被书吏和衙役激化,最终酿成了这一场民变。

“召阁部院大臣议事!”

朱铭的脸色漆黑如墨。

大臣们都不晓得出了啥事儿,有人甚至都已经下班回家了。

稀里糊涂来到议政厅,刚进来就看见皇帝脸色不对。

朱铭拍着奏疏说:“这是吉安知府李邴的密奏,绕开江西布政司和内阁直接发到我这里的。你们拿去慢慢看!”

密奏制度,是朱国祥搞出来的,防止官员层层瞒报。

首相翟汝文第一个阅读,看完之后传给副相柳瑊,并且开始坐立不安。

在摊丁入亩时违规操作的颜岐,是颜回的后代,在山东时跟翟汝文有交情,勉强也算是翟汝文那个派系的。

而江西左布政使,也是翟汝文派系的。

翟汝文已经够小心翼翼了,升任首相之后分文不贪。但他提拔起来的那些家伙,可不会乖乖听话,而且胆子越来越大。

密奏传下去,又有两三人看完。

翟汝文实在坐不住了,摘下官帽放在桌上,离座跪地磕头说:“臣识人不明,请求致仕归乡。”

还没看过密奏的大臣,全都被惊到了。

什么事情能让首相请辞?

很快,陈东也把密奏看完。他没有请求辞职,而是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