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北宋当名医 第2节(2 / 3)

妙手丸,说是能治梦魇症,还可以治小孩啼哭。”

话说到这里,他脸色微暗,心疼的摸了摸他娘子怀里的孩子。

那孩子不明所以,只对着他爹傻笑,一边笑一边小声地说:“爹爹,那小狗……小狗……”

“它叫小黄。”许黟离得近,孩子的声音一清二楚地进入他耳朵里,他主动地接过话,微笑地看着小孩。

“小黄?”小孩子歪了歪头。

许黟把目光转移到孩子的父亲身上:“这位官人可是忧心令郎的身体健康?”

“你看出来了?”他微微诧异。

许黟点头,认真询问:“小孩子脸色过黄,舌苔发白,是不是常吃饱后涨肚难受,小便结节难排?而且半夜盗汗,还会起来啼哭?”

车内其他人纷纷噤声,都面带惊诧地看向他。

“少年郎你是怎么知道的?”抱着孩子的娘子轻颤着声音问。

他家孩子从小就身体虚弱,看过不少大夫,大夫都说是天生体虚带来的病症,需要参汤慢慢调理。

可人参价贵,一根十年生的人参就要一两银子,他们不过普通人家,哪里拿得出这笔钱。后来又听信到可以治病的偏方,结果吃完愈发严重,还是去的西街仙鹤馆请的坐堂大夫医治,才稍稍好转,却无法根治。

今天出门,是去依禄山的寺庙给孩子求平安符,毕竟三月三要到了,这日子重要。

许黟平静道:“在下不才,看过不少医书,虚虚懂得一些。”

“原来如此。”

众人还是挺惊讶的,毕竟少年郎看着不过十几岁,还未到及冠之龄,想来也是凑巧。

哪想,以为就这样结束的话题,反而是那孩子的母亲先开了口:“少年郎,你可知这病怎么治?”

话一落,她就遭到了旁边孩子父亲的瞪眼,又因在许黟面前,不好直接表现出来。

许黟佯装不知,言语平缓地询问道:“可否让我把下脉?”

“自然是可以的。”那孩子的母亲说道。为了孩子,她已然是病急乱投医。

许黟沉稳地抬手,将指腹候在左脉上。

几个瞬移,车上的人都静悄悄地没有出声,视线都落在了许黟的手指上。

“如何了?”

“怎么不说话了?”

同程的人里,先有人等得不耐烦了。

许黟撩起眼皮,没有看向他,而是将视线落回到那孩子的父母身上。

他徐徐说道:“这是天生虚劳亡血,伴有肝脏阴虚火旺,平日多晒晒太阳,吃些猪肝,桂圆和红枣。再每日用黄芪、当归、炒白术、熟地黄和党参等煎服。”[注1]

说罢,许黟问他们可带有纸笔,若是愿意,他等会到了地方下车,再给他们写一方子。

他说的方子,和仙鹤馆的大夫大差不多,只其中有两三味药不一样。

这虚劳亡血,其实也叫做贫血,而且这孩子应该小时候出生还伴随有黄疸,因体虚又晒太阳不足,导致阴虚火旺,吃完东西表现出涨肚难受的情况来。

这本是小问题,但也因为这父母疼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冷到热到,见太阳的机会少之又少。

这样拖下来,孩子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光看着脸色,确实有些吓人。

听许黟说得头头是道,孩子的父亲犹豫起来。

他们请过几个大夫,一开始说的也是如此,是天生体弱,调养几番就好,可是效果甚微。

倒是孩子母亲听到了关键点:“晒太阳?这能晒太阳?”

“是的,要多晒晒太阳,特别是初旭和残阳,这两个时间段的太阳不会毒辣,多晒晒有益健康。”许黟道。

“小郎君这话说的,可是比仙鹤馆的大夫还要厉害,莫非家里是开医馆的?令尊又是何许人也?”车上,一开始吹嘘金鹅山寺庙多灵验的人突然开口。

许黟淡定看向他:“在下只是游方郎中,先考并不曾学医。”

那人:“……”

其余人小声嘀咕,这都妨碍不到许黟,能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信不信就要看这对父母怎么抉择了。

有了这插曲,车上其他两人都好奇地问许黟,能不能也给他们看看。

反正还没到地方,他们可以拿来打发时间。

许黟当然是乐意的,他虽然受家世影响,从小就接触过病患,在旁边听的、看的可太多了。

但真正看病还是第一次,要不是有现代十几年的观病经验,这次对上小孩,他恐怕不会这么自如。

“老伯,你舌苔过重发黄,再者眼角深红,这是胃火燥热的表现,可以多喝些清凉汤。”

“那我呢?”之前提出质疑的人,看到他这样说,难免忍不住。

“你呀……”

许黟故作沉默地顿了顿,在他露出焦急的神态时,淡淡笑说,“不是大毛病,就是肝火旺盛,气血湿热,你脸上的痤疮就是因脾气引起的,平日里少发脾气,多喝热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